发热——医学术语,又称发烧。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又称为发热。每个人的正常体温略有不同,而且受许多因素(时间、季节、环境、月经等)的影响。因此判定是否发热,最好是和自己平时同样条件下的体温相比较。如不知自己原来的体温,则腋窝体温(检测10分钟)超过37℃可定为发热。正常人的腋下温度在35.5—37度,儿童腋下正常温度为36—37度。体温在35度以下为体温过低。临床上把发热分为,低热:体温波动在37.5—38度左右,高热,体温在39度以上者。
发热是由于发热激活物作用于机体,进而导致内生致热原(EP)的产生并入脑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更进而导致发热中枢介质的释放继而引起调定点的改变,最终引起发热。常见的发热激活物有来自体外的外致热原: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疟原虫等;来自体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类固醇等。内生致热原(EP)来自体内的产EP细胞,其种类主要有: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白细胞介素-6(IL-6)等。EP作用于位于POAH的体温调节中枢,致使正、负调节介质的产生。后者可引起调定点的改变并最终导致发热的产生。原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的两种。感染性:通常认为发热是人体对感染的一种反射性反应,通过发热来动员人体的免疫系统增加免疫功能,如刺激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作用、抗体形成、增强白细胞内酶活力以及肝脏解毒作用等。非感染性发热:组织破坏或坏死时,体内蛋白质代谢异常增加而产热过多,或由于蛋白质分解产物可成为致热物质,如癌症、白血病、血管内栓塞等均可以导致高热。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肾上腺功能亢进等引致高热。类风湿、红斑狼疮、皮肌炎等引发高热。
发热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其实,它是体内抵抗感染的机制之一。发烧甚至可能有它的用途:缩短疾病时间、增强抗生素的效果、使感染较不具传染性。这些能力应可以抵消发烧时所经历的不舒服。
发热,特别是高热或持续发热是一种危险症状,临床上通常用解热药、抗菌素、激素等治疗。但是,有些高热特别是持续高热用解热药、激素、抗菌素是无法治愈的,有的这边退热,过一会又继续高热,而且温度会越来越高,有的高热达到40.6度,医生看着病人死去。
高热、持续高热,是由于体内元素代谢不平衡导致其防御疾病和适应内环境异常的代偿性反应的亢进、代偿性反应的持续亢进。有的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功能本身紊乱,包括和非感染性的发热,这就是人体代偿性反应的亢进。代偿性反应持续亢进的内因。人体免疫系统的紊乱又是与人体元素代谢平衡有关。元素平衡是人体平衡非常关键调节因素之一。
人体免疫指机体对自己和非己抗原的识别及应答,以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免疫功能有: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免疫监视。也可以说:对内防乱、清除变异者、对外防患。疾病是内乱,病毒是外患,癌症是变异者和内乱兼之。免疫功能有免疫系统主宰,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免疫器官:胸腺含有18种元素,骨髓有48种元素,淋巴结有48种元素,脾脏有44种元素。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也都由元素组成。所以不难得出:免疫功能要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就必须要有正常的、健全的免疫系统,而正常的免疫系统中的几十种元素必须是正常的、平衡的。但往往由于生活环境中低硒,使硒元素摄入缺乏而导致元素无法平衡引起机体内乱、变异、外患导致疾病的发生。
硒能增加免疫细胞的活性,促进免疫器官分泌,调节免疫分子。对发热以及高热引起的疾病能从源头上得到很好的恢复。特别是儿童的发热效果优好,当儿童长期发热不退时家长应给儿童及时补硒。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硒的文章联系我们或者北京白癜风正规医院白癜风怎样能治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ggmzc.com/zcmbyy/978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