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中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一封来自患者的感谢信
特殊时期出现反复发热,心情沉重
何去何从?
以下是我科一名治愈出院的发热患者的来信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所有内容均取得患者本人许可后发布
发热门诊
年1月27日,我因为“感冒”10余天,无奈之下到广州医院发热门诊就医。接诊医生考虑已反复发热12天,建议完善血常规、胸部CT和新冠核酸检测。下午拿到结果,提示肺部有个小结节,发热门诊医生请示新冠肺炎专班会诊,诊断考虑:“发热原因待查:肺炎?”,建议住院治疗。于是,在高烧中回家等待核酸结果,晚上一觉醒来,体温38.5°,再登录手机查看新冠核酸结果:阴性。医院报到去!
住院
这是我人生第一次住院,晚上十一点半在急诊大厅住院窗口缴费后就直奔旧住院楼三楼感染科。特殊时期,跟家人在感染科门口挥挥手,转身就面对黑乎乎(其实是心里感觉黑)的走廊,忐忑不已。夜班护士李惠热情地说,我帮你拿行李吧!到了31床之后,我就一头躺下,告诉她我正在发烧,已经吃了退烧药,想睡觉,医院当作家里。
凌晨12点多,没想到卓树洪主任还亲自到病床边问诊。他用地道的广东话详细地了解我从1月15日至今的发病过程,还特意询问家人、朋友近期有无发热(排除聚集性发热)?得到否定的答复后,再给我仔细检查身体,确认只有淋巴结肿大一个体征。随后告知,先按感染性发热经验性治疗,并完善相关检查以寻找病原体。
卓主任走后不到半小时,补液已经到位。李惠护士贴心地提示我,会在手臂上留置针方便后续补液;今晚先抽血进行血培养(寻找病原体),然后输液,明天早上只能在另外一只手抽血啦,等下会有点疼……迷糊中,不知道她在干啥,却听着很安心和让人舒服。
第一天:常温只维持了半天,到下午就开始从38°起步,每隔6小时发烧一次,在前两个周期我还坚强地的用喝水来抵抗高温,到凌晨第三轮体温来到39.4°,顶不住了,还是口服了一颗退热药。
第二天:上午,陈志伟主任、卓主任带着一批实习医生过来查房,他以我为例子向学员详细讲解发热待查的诊疗思路,提示学员们要注意淋巴结肿大,特别指出淋巴结不怕大、就怕不痛,要求每位同学过来亲自感受肿大淋巴结的大小、硬度、活动度等。因看不到患者咽部,卓主任交待要尽快安排喉镜,评估咽喉炎症程度,并加用利巴韦林覆盖可能的病毒感染。
第三天:周六上午,我的最高体温进一步降低,但仍未恢复正常,心中焦虑,说话语气也有些不善。卓主任查房时耐心地向我解释了针对中老年人无症状高热,找到发热原因比盲目退热更加重要,用广谱抗生素或者激素可以迅速降温,但容易掩盖真实病情,从而错过最佳诊疗时机,医生希望在安全可控的情况下能查出病因。经过卓主任解释,我明白单纯降体温是治标不治本,于是安下心来配合治疗。
第四天:经过四天治疗,体温回到久违的36.5°,心情松快很多。
第五天:通过彩超检查甲状腺、淋巴结、心脏,再次排除一些隐患(如甲亢、淋巴结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均可导致反复发热)。
康复出院
2月6日,经过陈主任团队的悉心治疗,我的病情已经趋稳并顺利出院。
回顾整个住院过程,我能说出名字的仅有陈志伟主任、卓树洪主任、陈秋松医生,李惠护士、肖艳霞护士等,更多在口罩后面的人无法一一道出,逐一致谢。
若您也有话要对医生说,欢迎来信哟~
医患真情永留存
文稿:刘希凡
编辑:王俊洁
审核:罗润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ggmzc.com/zcmbhl/988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