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反复发热总有因,抽丝剥茧找元凶
养鸽子导致怪病?点击上方“蓝字”,发现更多精彩。1第一次住院病情简介
患者男,59岁,无业,常州人,年11月26日第一次入我院某科。
主诉:发热5天
现病史:
●11月21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7.5-38℃,后逐渐升高至40℃,伴轻度头痛,感乏力,偶有咳嗽,无咳痰等不适。
●11月25日至急诊查血常规WBC11.32*10^9/L,NE70.7%,HBg/L,CRP47.5mg/L,胸部CT提示右肺下叶见团片状密度增高影,内见支气管影,拟诊“肺部感染”收住院。
(11-25)胸部CT提示右肺下叶见团片状密度增高影,内见支气管影.
●既往史:“2型糖尿病”史6年,未规律诊治,平素未予降糖治疗。
●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T38.8℃(腋温),P98次/分,R18次/分,BP/78mmHg。神清,精神萎,浅表淋巴结无肿大,两肺呼吸清,右肺闻及少许啰音,心率98次/分,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肝区、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四肢肌力正常,双下肢无浮肿,足背动脉搏动良好,足背皮温正常。
一、入院诊断
1、社区获得性肺炎
2、2型糖尿病
二、病因分析
患者中老年男性,既往有糖尿病史,未规律治疗,本次急性起病,表现为发热,伴有头痛、乏力,虽无明显咳嗽咳痰,但胸部CT提示右下肺斑片状影,考虑感染灶,且查血常规白细胞、中性比偏高,故“社区获得性肺炎、2型糖尿病”诊断明确。主要是CAP病原体鉴别:
1细菌性肺炎:患者病程5天,血常规白细胞、中性比偏高,首先考虑细菌性感染,常见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等,入院可完善痰培养、痰mNGS等寻找病原学依据。
2.病毒性肺炎:冬季为病毒性肺炎高发季,如新冠病毒、腺病毒、禽流感等,且患者病程较短,但患者无相关流行病学史,且白细胞、中性比偏高,胸部CT不符合典型病毒性肺炎影像学表现,故目前病毒性肺炎依据不足,可呼吸道标本行病毒核酸的检测和mNGS检查进一步明确或排除。
3.非典型病原体:患者病程5天,影像学显示右肺病灶明显,亦需警惕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非典型病原体所致的肺炎可能。患者冬季发病,非军团菌好发季节;可采集痰液、或支气管镜采集的下呼吸道标本和血标本行mNGS检测以明确病原体。
4.真菌感染:患者糖尿病史,未降糖治疗,需要警惕真菌感染尤其是肺隐球菌、曲霉感染可能,有待乳胶凝集实验、G/GM、痰真菌培养等进一步鉴别。
5.非感染性病灶:患者中老年,需注意排除肺肿瘤、肺间质性肺炎。
三、诊疗经过
1.入院后予:1).吸氧、心电血压监测生命体征;2).完善相关辅检,协助诊治;3).予“头孢西丁2gq12h+莫西沙星0.4gqd”抗感染,胰岛素降糖等综合治疗。
2.完善相关检查:血气分析大致正常;PCT0.12ng/ml;ESR22mm/h;糖化血红蛋白11.4%;血培养、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九联检、隐球菌抗原、真菌D、曲霉菌试验、结核感染T细胞试验阴性;肝肾心功能、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自身抗体无明显异常,头颅CT未见异常。
3.病情演变:抗感染治疗第三天患者体温明显下降,后体温恢复正常,12月3日复查胸部CT右下肺病灶明显吸收,复查血常规:WBC8.01*10^9/L,NE62.1%,CRP15.22mg/L,治疗有效,患者拒绝行其他相关检查,“头孢西丁2gq12h*14d+莫西沙星0.4gqd*7d”抗感染治疗后,12月12日出院。
第一次住院(11-26至12-12)
12-3复查胸部CT病灶较前11-25明显吸收
2第二次住院病情简介
患者12月12号出院回家,13号再次出现发热,37.5-39℃,伴乏力,胃纳稍减退,无咳嗽咳痰,无头痛呕吐,无皮疹关节肌肉疼痛等不适。12月17日再次收住我院某科。查血常规:WBC11.34*10^9/L,NE71%,HBg/L;hsCRP42mg/L;PCT0.ng/ml;IL-.53pg/ml;ESR29mm/h;胸部CT右下肺病灶较12月3日再次进展。
(12-17)胸部CT右肺下叶感染灶,较前(-12-03)进展
再次予“头孢西丁2gq12h+莫西沙星0.4gqd”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治疗6天后患者体温逐步恢复正常,12月21日复查血象WBC7.9*10^9/L、CRP18.5mg/L较前下降。12月24日复查胸部CT右下肺病灶较前吸收。
12-24复查胸部CT病灶较前12-17明显吸收
莫西沙星使用10天后于12月27日停用,继续头孢西丁2gq12h抗感染治疗。12月30日患者体温再次波动,逐渐上升至39℃,复查胸部CT较前相仿。12月31日请我科会诊后转入我科进一步诊治。
入科查体:血压、呼吸频率、指脉氧正常
神志清,反应可,颈软,两肺呼吸音清,未及干湿啰音,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查体(-)。CNS(-)。
患者发热伴肺部阴影病因是什么?感染性还是非感染性疾患?
再次梳理患者病史:1.中老年男性患者,无业;2.主要表现为数周发热,中高热为主,无明显伴随症状,查体无异常;3.病灶局限在右下肺:斑片状模糊影,边界不清,呈“晕轮”,病灶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吸收和新发病灶同时存在,病灶进展慢;4.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RP、ESR稍高,PCT正常;5.抗感染治疗似乎有效,但发热反复。
病因分析:根据该患者病程长达数周,肺部病灶局限且进展慢,基本可排除病毒性肺炎;该患者右下肺病灶广泛,但无明显咳嗽咳痰症状,感染指标升高不明显,不符合常见细菌感染特点,但患者对喹诺酮、头孢菌素治疗似乎有效,特殊细菌、不典型病原体不能排除;该患者平素血糖控制差,为真菌感染高危因素,但反复查真菌D试验、曲霉菌试验、隐球菌荚膜抗原阴性,且该患者对喹诺酮、头霉素治疗似乎有效,不符合真菌感染。另外,治疗过程中病灶好转但反复出现发热,药物热高度考虑。还有非感染性发热原因如间质性肺炎,有待进一步排除。
下一步处理:再次建议患者行支气管镜检查,仍拒绝。予停用抗菌药物,尝试激素治疗,观察体温、血指标及胸部CT。
病情演变:
患者体温进一步升高,1月4日体温高达40℃
1月4日复查CRP66.3mg/L
1月4日复查血常规白细胞(WBC13.19*10^9/L)
(-1-4)胸部CT右肺下叶感染灶,较前(-12-31)有所进展
患者热峰进一步升高,右下肺病灶进展,激素治疗无效!
再次分析:患者反复发热,但咳嗽咳痰不明显,伴随症状少,肺部病灶进展慢,吸收和新发病灶并存,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RP轻度升高,PCT正常,予莫西沙星联合头孢西丁抗感染治疗初期体温能恢复正常,出院回家或停用莫西沙星后再次发热,提示病原体对莫西沙星敏感,追问病史,患者无业在家,平时喜欢养鸽子,得空就爱和这些“小伙伴们”待在一起,这一点立刻让我们联想到一种导致肺部感染引起高热的特殊病原体---鹦鹉热衣原体?
下一步处理:1月4日停激素,予多西环素0.1gq12h、莫西沙星0.4gqd抗感染治疗。
1月6日行支气管镜检查,肺泡灌洗液查mNGS、隐球菌荚膜抗原、痰培养、细菌涂片、呼吸道病原体检测。
1月8日肺泡灌洗液查mNGS提示鹦鹉热衣原体。
1月8日肺泡灌洗液mNGS结果
病情演变
经治疗,患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复查WBC、CRP逐步下降,胸部CT右下肺病灶逐渐吸收,整体病情改善。
治疗前后体温变化情况:
治疗前后WBC变化情况
治疗前后CRP变化情况
治疗前后PCT变化情况
治疗前后ESR变化情况
1-18复查胸部CT病灶较前1-47明显吸收
最后诊断
1、社区获得性肺炎(鹦鹉热衣原体)
2、2型糖尿病
诊疗体会及文献复习
1、鹦鹉热又名鸟疫、衣原体病,是由鹦鹉衣原体引起禽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在自然情况下各种禽类如火鸡、鸡、鸽、鸭、鹅和野禽等都能感染该病和互相传染,人接触鸟类被感染称鹦鹉热。其在世界各地流行,无明显季节性。
2、鹦鹉热的病原体为鹦鹉热衣原体,是一种革兰阴性、专性胞内寄生菌,在宿主细胞的细胞质内复制,形成典型的膜结合包涵体,具有RNA、DNA以及和典型革兰阴性菌非常相似的细胞壁结构。
3、鹦鹉热主要表现为高热、畏寒、头痛、肌痛、咳嗽和肺部浸润性病变等,严重者可出现重症肺炎、心内膜炎、黄疸和神经系统并发症,甚至多脏器功能障碍。本患者除高热、乏力外,无其他明显伴随症状,但肺部浸润明显。临床工作发热诊治中,需注意询问患者职业,有无禽类接触史。CAP有肺外伴随症状时需警惕不典型病原体可能,如鹦鹉热衣原体、军团菌等。
4、鹦鹉热血象一般不高,个别可出现白细胞轻度升高,CRP、ESR可不同程度的升高,PCT多不高,本患者符合以上表现。鹦鹉热胸部影像学表现以单个肺叶累及为主,渗出明显,部分呈实变,可伴有患侧少许胸腔积液。
5、总体来说鹦鹉热临床表现、影像学均缺乏特异性,传统检测确诊较为困难,易漏诊或误诊。近年来,随着宏基因二代测序(mNGS)的应用增加,使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诊断得以快速确证、而且可以准确地检测不同标本中的多种病原体。
医院感染科回顾性分析了5例经mNGS诊断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病例,特点如下:
7、鹦鹉热一线用药为四环素类药物,为避免复发疗程至少3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替代治疗,喹诺酮类抗生素疗效不如以上两种。本患者前两次莫西沙星使用均显示有效,后期明确病原体后调整为多西环素+莫西沙星,效果显著。
—END—作者:张婷、崔曼曼编辑:崔曼曼审阅:徐天敏童学成常州三院感染科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ggmzc.com/zcmbhl/988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