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n
感
ran
染
xing
性
fu
腹
xie
泻
近段时间,有不少宝宝出现了发烧、呕吐的症状,紧接着全都出现了又拉又吐的现象。妇幼医生在此提醒大家,如果宝宝出现呕吐、腹泻的症状,一定要引起重视,很可能是感染上了传染性强劲的轮状病毒!
感染性腹泻病
由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或寄生虫所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肠道传染病,则仅指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轮状病毒性肠炎。
发病原因
本病主要为经粪—口传播,全年均可发病,但具有明显季节高峰,发病高峰季节常随地区和病原体的不同而异;细菌性腹泻一般夏秋季节多发,而病毒感染性腹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腹泻等则秋冬季节发病较多。
1.发病者常有不洁饮食(水)和(或)与腹泻病人、病原携带者、腹泻动物、带菌动物接触史,或有流行地区居住或旅行史。
2.需排除致泻性的过敏原、化学药品暴露史及症状性、器官功能失调等非感染性腹泻病史。
3.食(水)源性感染常为集体发病并有共进可疑食物(水)史;某些沙门菌(如鼠伤寒沙门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FC)、A组轮状病毒和柯萨奇病毒感染可在婴儿群体中引起暴发流行。
临床特征
腹泻每日排便3次或以上,且粪便性状异常,稀便、大量水样粪便,有时候呈白色米汤样或蛋花汤样、黏液便、脓血便,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食欲不振及全身不适。病情严重者,常并发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休克等,甚至危及生命。
如何自我护理
1.饮食护理:慢性腹泻病程长,常反复发作,影响食物消化吸收,并造成体内热能过度消耗,为改善营养状况,应给予高热量饮食,可采用逐渐加量的方法,如增加过快,食物中的营养素不能完全吸收,反而加重了胃肠的负担。还应供给低渣饮食,尽量减少食物在消化后给肠胃消化道留下的残渣量,从而减少粪便量。
2.肛周皮肤护理:感染性腹泻患者排便次数多,粪便的刺激使肛周皮肤引起糜烂及感染,排便后应使用软纸擦拭,清洗肛周,并使其保持清洁干燥,涂无菌凡士林或抗生素软膏,以保护肛周皮肤。
预防措施
1.管理传染源,对感染性腹泻患者应隔离或定期进行访视管理,并给予彻底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特别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做好“三管一灭”,即饮水、食物、粪便的卫生管理及灭蝇。
3.保护易感人群,6周龄后尽快接种轮状病毒疫苗。
供稿:疾控科
图文编辑:健康教育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ggmzc.com/zcmbwh/988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