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式营销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gzhuajiang.com/lehuo/26759.html
发生率:使用PD-1/PD-L1抑制剂发热的总体发生率为5.1-30%,在接受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的例患者中发热的发生率为10.4%。临床上,发热可单独出现,也可与其他AE伴随出现。
发生时间:临床上发热可单独出现在任何时间。发热伴随其他irAE(皮肤毒性、肝脏毒性、胃肠毒性、肺毒性、输注反应、垂体炎、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也可发生在不同时间。
发热分级:
1级:38.0-39.0℃;
2级:39.0-40.0℃;
3级:40.0℃≤24小时;
4级:40.0℃超过24小时;
5级:死亡
发热病因:引起发热的病因超过了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发热包括感染性发热,肿瘤热,药物热。
Q:如何在临床上判断感染性发热?
A:感染性发热多由细菌、真菌、病毒等多种外源性微生物所引起的发热,其特点可表现为间歇热、张驰热、不规则发热。降钙素原水平可用于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Q:如何在临床上判断肿瘤热?
A:肿瘤热是由肿瘤本身引起的一种副癌综合征,常表现为间歇热或不规则热,体温在38℃左右,甚至40℃以上,常见皮肤发红及出汗,很少出现畏寒,应用抗菌药物无效。血象检查一般正常,可有轻度的白细胞升高或有贫血,可以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中的萘普生来区分肿瘤热与非肿瘤热,且没有临床特点作为肿瘤热的诊断标准。
Q:如何在临床上判断药物热?
A:药物热可能出现在治疗过程中的任何时间段里,出现的平均时间为用药后7-10d,其热峰差异较大,为37.2-42.8℃。一般停药48-72h内退热,极少数因伴随斑丘疹等高敏表现或药物清除率低,发热持续数天到数周。
Q:输注ICI后出现发热,需收集的患者信息包括哪些?
A:需收集以下信息
既往疾病史、发热史、手术史、输血史、药物史、旅游史等;
发热是否伴随症状;
体格检查(体温、心律、一般情况等),同时排除伪装热;
实验室检查(血、尿、肝肾检查、甲状腺功能等)。
Q:输注ICI后出现发热,如何进行治疗?
A:治疗原则参考《发热待查诊治专家共识》
对于体温≤39℃的发热,建议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而无需处理发热。
对于体温为39-40℃的发热,应积极予物理降温和退热药物治疗,使核心体温降至39℃以下;同时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不推荐在体温调控机制正常时单独使用物理降温。
对于体温40℃的发热,或可能有脑组织损伤或感染性休克风险的患者,可在退热药物的基础上,用冷水或冰水擦拭皮肤或擦拭皮肤后使用风扇、冰毯和冰袋增加水分的蒸发。
糖皮质激素对于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炎性反应都具有抑制作用,因而对包括感染、结缔组织病、肿瘤在内的大多数病因引起的发热待查都具有良好的退热作用。对于无法控制的发热,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控制,原则上不主张在病因未明的发热患者中使用激素,尤其不应作为退热药物使用。
参考文献:
1.秦叔逵,郭军,李进,等.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毒性管理指南[M].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
2.卡瑞利珠单抗说明书。
3.斯晓燕,何春霞,张丽,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皮肤不良反应诊治建议.中国肺癌杂志,,22(10):-.
4.ActasDermosifiliogr.Jan;(1):90-92.
5.田春秀,郑文灿.降钙素原在感染热与肿瘤热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
6.刘岚,等.药物热28例临床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5,33(5):-.
7.《中华传染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发热待查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传染病杂志,,35(11):-.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ggmzc.com/zcmbjc/990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