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是常见的症状,虽然常见,但人们对发热的认识和治疗还是有一些认知上的误区。甚至于有些错误的认识会危及生命。
误区1:体温升高是发热。正常成人体温维持在37℃左右,但某些生理情况也会出现体温升高,但非病理性升温称之为生理性体温升高。当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才能称之为发热。所以说,体温升高并不全是发热。
误区2:发热都是有害的。发热在医学上被认为是机体重要的防御机制,中等热度可能有利于提高宿主的防御功能。但高热超出了人体的正常承受范围,会引起诸多的不良后果,引发过度免疫反应。
误区3:发热就是感染。感染性疾病一直是引起发热的最主要病因,但非感染性性疾病引起的发热也不在少数。用药时应依据具体发热原因来给予相应治疗,不能盲目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否则可能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干扰原发病的正确诊断。所以,抗感染药物不应作为常规诊断性治疗的手段。
误区4:体温越高,病情越重。这一项尤其对于儿童来说,不能完全凭体温高低预测疾病的严重程度,发热时间长短也不能完全预测严重细菌感染的总体发生风险。
误区5:发热到39℃才能用药物退热吗。这种情况应该区别对待。对因发热的儿童,推荐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对于体温≤39℃的发热,建议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而无需处理发热。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应充分评估退热治疗的获益与风险,不失时机地及时解热。拿发热儿童来说,退热治疗应首先提升孩子的整体舒适度,当出现活动、睡眠以及行为改变时,可使用药物退热。
误区6:发热的「三素」治疗方案。经常有医师将「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维生素」作为发热患者的常规处方。尽管糖皮质激素具有良好的退热作用,但其副作用同样比较明显,实际并不能作为退热药物使用。
误区7: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交替使用或增加剂量退热更佳。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而发挥解热镇痛作用,不建议联合或交替使用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超剂量使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将增加对肝肾功能损害的风险,严重可致死。
误区8:酒精擦浴退热。酒精擦浴禁用于儿童!因为高热时利用酒精擦拭,会使患儿通过呼吸道和皮肤吸收大量的酒精,儿童可能会因此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对于成人来说,酒精擦浴对于正在使用头孢等抗菌药物的患者将增加双硫仑样反应发生的风险。
误区9:警惕阿司匹林哮喘!临床常用的布洛芬等退热药物,因抑制环氧酶使前列腺素合成受阻,但不影响脂氧酶,致使白三烯生成过多而诱发哮喘。哮喘患者应避免或慎重使用该类药物。
声明:本文部分文字转载、图片收集自网络,纯属为公众进行健康科普宣教,绝不作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最短的时间内删除。
▲我院接受江苏大学年度临床实习教学检查
▲年第一批次咳喘药学服务门诊认证名单公示,有我院哦!
▲雪夜患者突发心梗,援疆医生肖飞手术救其一命
▲为提升群众满意度,我院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
▲重阳节,我院这个科室下乡为出院患者送健康
▲我院开展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培训教学督导活动
▲我院第二期党员轮训班顺利结业!
▲远离癌痛,他们用心用情传递高质量生活理念
▲学百年党史为“三甲”奋斗!我院第二期党员轮训班开班
▲泰兴市采供血机构年第三季度信息公开
▲看完这个视频,你就知道如何应对高血压了
▲我院恢复对外核酸检测,敬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ggmzc.com/zcmbjc/990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