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新生儿发烧 夏季多通风
新生儿夏季发烧是怎么回事?内因+外因诱发新生儿夏季发热
新生儿正常体温为36.5-37.4℃,通常只有当体温高于正常并持续1小时以上才有临床意义。新生儿在夏季更容易发热的原因包括自身生理特点以及外界环境影响,具体为:(1)母体内与外界的温差很大,新生儿难以适应。在母体内,胎儿的体温比妈妈高0.5℃,出生后进入到外部环境,即使分娩室的温度高达24℃,比新生儿体温还是低13℃,对新生儿来说,温差还是很大的。(2)新生儿自身的生理特点造成的。新生儿体表面积大、皮肤薄、皮下脂肪少、血管多、能量贮备不足,这就造成新生儿散热快。出生1小时内体温可降低25℃,在中性温度下约6-8小时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之后的1-2天内体温仍不稳定。(3)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新生儿因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因而体温调节功能差,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4)室温过高或护理不当也容易造成新生儿体温的不稳定。夏季温度炎热,容易导致新生儿出现发烧的症状。
新生儿正常体温为36.5-37.4℃,因为自身生理特点以及外界环境影响,新生儿在夏季更容易发热,新妈要懂得辨别宝宝发热是属于生理性或病理性。
区分生理性病理性发热
新生儿发热分为生理性发热和病理性发热两种。生理性发热见于环境温度过高或包裹过多,剧烈哭闹或吃奶后也可能使体温升高。另一种情况是脱水热,主要指生后2-3天,母乳分泌不足,又没有及时喂水,致使体内脱水,体温升高。病理性发热包括外胚叶发育不全、家族性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产伤性血肿或骨折后的吸收热、新生儿尿崩症等,这些疾病的发病率相对较低。最多见的还是感染性发热,各种细菌、病毒、原虫类引起的感染,如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肺炎、肠炎等,都可引起新生儿发热。感染性发热和环境温度过高或包裹过多所致的发热最常见,又最需要鉴别。一般来说,环境温度过高时,患儿大多情况良好,精神反应没有明显改变,食欲好,大小便正常,皮肤红,手足热,腹部温度低于手的温度,肛温与指温差减少。由感染引起发热时,患儿精神反应差,不爱玩,食欲下降,大小便改变,皮肤较苍白,手足较凉,腹部温度高于手的温度,肛温与指温差较大,如温差大于1.6℃,提示发热由感染引起。
发热是一种症状并非疾病
发热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确切地说,它是疾病的一种症状或体征。事实上,通常情况下,新生儿发热是身体对抗感染的积极行为。发热可以刺激身体的某些抵御机制如白细胞,从而攻击并摧毁入侵的细菌和病毒。在帮助新生儿击败感染的过程中,发热起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也会使孩子产生不适,表现在它增加了新生儿对液体的需求量,并提高了心率和呼吸频率。
新生儿夏季发烧何时需就医?
新妈可以从新生儿情绪、尿量、面色等行为变化来判断是否发烧,如果为生理性发热,则进行及时护理即可恢复正常体温,若怀疑为感染性发热应及时就医。
观察情绪、尿量等行为变化
新生儿不能用语言表达不适,精神差、活动力减退等发烧信号也不明显,新妈可以从新生儿的以下行为来判断是否发烧:吃奶时妈妈的乳头有灼热感,或用额角接触宝宝的额头,或用手触摸宝宝的后脖子,感觉热度较平时高;尿量减少,尿色加深;脸部潮红,嘴唇干热,伴有哭闹不安;食欲下降,吃奶量减少;大量流汗;脸色苍白;呼吸过快、过慢或暂停;流鼻涕,鼻塞,咳嗽,哭声沙哑;呕吐或拉肚子;测量体温,肛温超过37.8℃,腋温超过37℃。
感染性发热或反复发烧需就医
如果新生儿仅为生理性发热,只要新妈及时处理,很快就能恢复正常体温,不必到医院处理。如果怀疑为感染性发热,或出现反复发烧的情况,一定要带患儿到新生儿科医生处诊治,以免延误病情。若发现新生儿直肠温度达到38℃或更高(口腔温度高于37.5℃,腋下温度高于37℃),也应立即就医,医生需要为新生儿做检查,排除一些严重的感染或疾病,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注意通风和补水
为了有效预防新生儿夏季发烧,在炎热的夏天要注意通风,供给足够的水分。新生儿通过皮肤蒸发和出汗来散热,若体内水分不足,血液浓缩,新生儿就会发生“脱水热”。另外要保持新生儿的适中温度(中性温度)。要给新生儿一个最好的护理,就要给他一个适中的温度。适中温度指最适宜的环境温度,能保持人体的正常体温,且人体耗氧量最少,新陈代谢率最低。新生儿的适中温度与其成熟度和日龄有关。正常新生儿第一天的适中温度为30℃-32℃,第二天以后逐渐降至22℃-26℃,而早产儿较正常儿要稍高一些。
新生儿夏季发烧如何正确护理?室温保持在22-25℃为宜
新生儿发热的处理应以物理降温为主,如夏季室内温度过高,应设法降低室温(可开空调或风扇),以保持在22-25℃为宜,注意空调、风扇不可直接对着宝宝吹。因包裹过多所致,新妈只要松解新生儿衣服,体温很快就会降至正常。新生儿发生脱水热时,轻症只要喂些水就可以缓解,重症需要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新生儿常因喝水太少引起发热,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因此喂水很重要,每隔2小时给孩子喂5-10ml白开水或白糖水,一般24小时内即可退热。此外,家庭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为枕冷水袋。当体温超过39℃时,可以用温水擦浴,水温33-35℃,擦浴部位为前额、四肢、腹股沟和腋下,忌用酒精擦浴,防止体温骤降,造成不良影响。
新生儿发热的处理应以物理降温为主,并在退热后保持对患儿进行全面的动态观察。要注意的是,各种退热药在新生儿时期容易产生毒性反应,新妈应慎用。
新生儿发烧物理降温最切实可行
各种退热药在新生儿时期容易产生毒性反应,新妈应慎用。国外新生儿医学专著所列新生儿用药已无解热药的介绍,因为解热药毒副作用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毛细血管脆性,延长出血时间,对新生儿血液、消化、泌尿系统都会引起一定的损害,因此最切实可行的方法是物理降温。对于大一点的孩子,若体温超过38.5℃要及时吃退烧药。常见的儿童退热药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比如泰诺林和美林,新妈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并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来服用,必要时遵医嘱用药。
新生儿体温恢复仍需观察身体变化
新生儿保温能力差,发热的患儿只要稍加护理,体温就会恢复正常。新妈切不可因体温恢复了就疏忽大意,应该保持对患儿进行全面的动态观察。相反,患有严重疾病的患儿,体温往往不升或由发热转为体温不升的同时,伴有精神反应差,不玩不哭,食欲下降,因此,要提醒新妈的是,新生儿的精神状态较单纯发热更能反映其疾病情况。
-END-
关键词:搜索
1个月
2个月
3个月
请回复关键字
4个月
5个月
6个月
请回复关键字
7个月
8个月
9个月
请回复关键字
孕早期
孕中期
孕晚期
天恩月子会所
联系我们
--
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白癜风治好会复发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ggmzc.com/zcmbjc/978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