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接种后,出现脓疱,发热,红肿,这是怎
接种疫苗,对于宝宝成长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但是在打完预防针后,宝宝出现的一系列症状中,到底哪些才是正常,哪些是需要我们警惕呢?常见的发热、局部红肿、产生硬结脓包,宝爸妈们要如何见招拆招呢?
接种疫苗以后的不适症状
■乏力
■哭闹
■吃奶稍差
■睡眠稍差
■发热
■注射局部轻微红肿
▲这些“不适应症状”是接种疫苗后的正常反应。出现这些反映时,一般情医院,除非出现剧烈咳嗽,严重腹泻等。
接种疫苗后发热是正常的
之所以说婴儿打疫苗后发烧正常,是因为疫苗本事就是一种微弱的病毒,通俗一点说,就是让身体做个军事演习,这样,真的敌人来了,就不怕了。比如,流感疫苗,就是从流感病毒里提取的,经过科学的提炼,最后加工成为疫苗。把它打到身体里,相当于让身体感染一点轻微的流感,迫使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从而达到预防相应细菌或病毒再次进入人体后对人体的损伤。所以,疫苗接种后,人体免疫系统被攻击,就会出现暂时的不适现象,比如发热等。
接种疫苗后发热怎么办
疫苗接种后的发热多见于注射后24小时内,发热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48小时。首先,应该看一看发热程度如何。一般体温在38.5℃以下,小儿无明显其它不适,可以不做特殊处理,因为这种发热属于正常反应,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式给孩子降温并给他多饮水,短时间内即可消失。如果体温在38.5℃以上,伴有全身不适,可以酌情给予小剂量退热剂,同时要让患儿多饮水。这种预防接种后发热一般持续时间很短,属于反应性发热,不必应用抗生素治疗。如果发热持续不退,或有逐渐增高的趋势,或伴有严重咳嗽等症状时,应考虑是否在此期间合并了其它的感染,医院就诊。
接种疫苗后是否可以即刻就给孩子服用退热剂?
对以前接种疫苗后有明显高热,此次又重复接种同一疫苗时,可在疫苗接种后4小时左右服用退热剂。对于常规疫苗接种,无需在发热前服用退热剂。
接种疫苗后,产生局部红肿
红肿是炎症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预防接种时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是机体对各种具有操作刺激物的应答性反应。表现为局部组织变质、渗出和增生。接种疫苗时,多采用注射方法,其本身就能刺激人体造成轻微的创伤而引起炎症;同时,疫苗本身是一种异物,且有一定的毒性,疫苗的酸碱度、渗透压,以及所含的防腐剂,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另外,接种活疫苗实质是引发一次轻度的人工感染,除能引起与该微生物毒力相似的轻度感染过程外,也可伴有炎症反应。
局部红肿
接种疫苗后,局部红肿怎么办
如果肿胀非常小,比如直径不够3公分,一般不需要做特殊处理,它可以在一两天或两三天之内消失。如果比较大,超过3公分或者更大,或者持续不消失,可用温毛巾热敷。若肿胀较为严重,应到医院就诊,但看医生前要告诉医生疫苗种类和接种时间。
接种卡介苗会出现脓包样症状
除卡介苗以外,其他疫苗的接种部位都不会出现脓包样改变。在接种后的2~4周起,接种局部出现红肿硬结,并逐渐从中央开始软化,形成白色小脓疱,脓疱破溃后形成结痂,结痂脱落后便留下瘢痕(即俗称的卡瘢)。此过程属正常反应,并非发生化脓性感染,一般需8~12周左右,不需任何处理。护理时只要用清水擦拭,再蘸干即可。用碘酒、酒精进行局部消毒,会使伤口难以愈合。家长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卡介疫苗正常恢复过程
接种疫苗局部红肿处理方法
■小儿预防接种后,局部可能会有瘙痒感,切勿让患儿搔抓。否则,可能会使局部感染化脓,导致感染性发热。发生轻度、中度反应时一般不需任何处理。
■较重的局部反应前三天应用干净毛巾冷敷,红肿好转后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分钟。
■注意事项:接种麻疹、甲肝、乙肝、百白破、HIB等疫苗后,24小时内不能洗接种部位,个别儿童接种某疫苗(百白破、HIB)后局部发红,伴轻微肿胀、痒、疼痛,请避开针眼冷敷局部,48小时后改为热敷。若医院就诊。
接种疫苗后,出现硬结怎么办?
部分宝宝接种含吸附剂的疫苗(如百白破疫苗),会出现因注射部位吸附剂不易吸收,刺激结缔组织增生,而形成硬结。家长不需特别担心,硬结会于疫苗接种后几周至几个月内自行消失,不会给孩子造成任何后遗问题,不会影响到下次预防接种。
出现硬结怎么办?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是在硬结局部做干热敷。具体方法是:先在硬结上面放一块干毛巾,然后再拿一个小的热水袋放在干毛巾上,这样就可以促进吸收。一般每天可以做两到三次,每次10到15分钟。如果这样敷了一个月以后,孩子的硬结还不太容易吸收的话,医院做理疗治疗,以促进吸收。
另外,不要把疫苗接种后出现的任何现象归结为疫苗副作用,因此惧怕疫苗接种,疫苗接种对孩子来说,一定是利大于弊。
韶关市曲江区科学育儿基地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治得好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ggmzc.com/zcmbjc/978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