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者要警惕奶牛发热
养殖业者要警惕奶牛发热有些养殖户对奶牛发热不当回事,认为是小病无关紧要。但有些发热如果不及时医治,不但会加重病情,还可能丧命。由于发热是以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增强为特点的全身性反应。必须高度重视,以防病情加重。
延续不退的发热延续不退的高烧指延续数日高烧不退、体温日差在1℃之内的高热,称为稽留热。多见于牛瘤、大叶性肺炎、犊牛副伤寒和牛败血症等。
呼吸困难性发热奶牛发热后伴随呼吸困难,口腔黏膜发紫,心跳过速,表明病牛心肺功能受损,是一种病理性呼吸障碍而至。如肺原性呼吸困难、心原性呼吸困难及中毒性呼吸困难等,多为病危信号,急需从速救治,不可久托。
爬卧不起的高烧奶牛突然增加运动量,连续负重,全身出汗,体温升高,可引发心肺性能障碍。病牛肌肉痛疼,四肢颤抖,常卧地不起,心力衰竭而死。牛泰氏焦虫病和犊牛副伤寒等病,体温也可升高到40℃以上。
神志不清的发热是中枢神经严重抑制的一种症状,表明病情严重,已影响到脑部功能。如医治不及时可致使昏迷。多见于脑炎濒死期、肝昏迷及严重的各种中毒性疾病等。
尿量减少性发热如发热病牛尿量减少,常为奶牛肾炎。肾脏有痛疼反应,叩击肾区痛疼不安,常出现水肿,严重时可出现尿闭,以致尿毒症等,多有恶心呕吐病状,表明肾脏已遭到伤害,病情严重。
消瘦性发热有些病牛发热后,伴随慢性进行性消瘦或异常消瘦,明显揭露牛体内有病理性较重的病变,病情严重。比较典型的是牛肺疫和牛结核病。
体温弛张性发热牛体温升高后,日温差超过1℃以上,但不回落到正常温度,常见于牛支气管肺炎、脊髓炎等。
发热间歇性发热病牛发热期后降至常温,但以后又重复出现发热。即有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中间有间歇,如牛焦虫病等。
贫血性发热贫血性发热即为黄胆病状疾病,体温高,可视黏膜有黄染,排出血、红蛋白尿等病状。如牛的焦虫病、牛巴氏焦虫病、牛钩端螺旋体病、牛弗氏焦虫病、牛边虫病、牛泰氏焦虫病等。
皮肤病性发热发热病牛全身长有疥疮,皮肤出现蚕豆大至核桃大结节。肉眼可见,用手能摸到。如牛块状皮肤病,俗称牛结节性疹病。
神经症状性发热是一种有神经症状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脑脊髓炎,如牛李氏杆菌病、日射病(中暑)。
皮肤肿胀性发热牛皮肤不同部位肌肉产生水肿、气肿或肿胀,伴随发热症状,如牛流行性感冒、牛恶性水肿、气肿疽、牛巴氏杆菌病(牛出血性败血病)、炭疽病等。
口腔黏膜病变性发热牛突然病发后发热,口腔等部黏膜产生糜烂、烂斑、溃疡等病变,伴随发热,如牛瘟、口蹄疫、牛恶性卡他热等。
非感染性发热1是由恶性肿瘤引发的肿瘤性发热,长时间低热或不规则的高烧;2是由抗原与抗体复合物释放的淋巴激素引发的免疫性发热,多见于免疫性疾病及药物过敏症;3是由自体蛋白或异种蛋白分解物引发的蛋白质性发热,见于外伤、手术、放射线医治及内出血等;4是由于犊牛调理体温差,如天气闷热、不透风、供水不足等引发的脱水热等。
功能性低烧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散热功能障碍所引发的功能性低烧。发热和炎症一样,是牛体抵抗致病因子的一种生理性防御性能,也是牛体的一种良好反应能力。在一定限度内的感染性发热,有利于牛体克服疾病,恢复健康,对牛体是有益的。
高温骤降高温骤降是指体温突然降到正常以下1℃~2℃,是病牛死前的危象,表示牛体衰竭,反应性下落,随着牛体温度下落,病牛血压下降,全身发凉,眼结膜蓝紫色,舌唇麻痹等。多见于大失血、大手术、产后瘫痪等病症。
对牛体发热的处理对牛体发热要尽早作出诊断,找出发热缘由,针对病因医治。热度在39℃以上时,应斟酌退热,退烧方法有物理退热,如针灸或用冷毛巾冷敷;药物退热,如安乃近或清热解毒的中草药等。使用退烧药,应先从小剂量开始,以防体温骤降,出大汗,产生虚脱;改良环境,注意休息,给予易消化有营养的饲料;注意补充水份,自由饮用。由于牛发热后,口干舌燥、失水多,急需补水,要保持粪便通畅,以泻火。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ggmzc.com/zcmbjc/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