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沙龙整理发布
编辑:小龙
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明确指出,要在全国组织开展院感防控专项排查行动,对不符合院感防控要求的限时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坚决关停。
01大排查,院感防控成为抗疫新重点
在8月4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电视电话会议上,“院感防控”成为了会议的关键词。
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明确指出,要在全国组织开展院感防控专项排查行动,对不符合院感防控要求的限时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坚决关停。要及时发布疫情信息,提醒风险人群主动检测、自觉报告,切实承担起疫情防控的社会责任。
同时要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第一时间发现报告,按照“先管再筛”原则,及时集中隔离重点人群,密接者的区域协查工作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
8月5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医院感染问题。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的监察专员郭燕红在答记者问时称,相关部门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院感防控的专项排查行动,全面深入地排查在院感工作当中存在的风险和短板漏洞,切实落实院感的防控措施,坚决防止因为院感防控不力造成的疫情传播。
国家此次对院感防控的空前重视,医院爆发的大规模院内感染。
截至8月5日,河南郑州本轮疫情中,至少有76名医院的住院病人、陪护和医务人员,数量占全部病例的近70%。
郑州此次疫情的发生,既有暴雨给院感防控方面带来的不利影响,医院在落实院感防控方面存在一定的漏洞。
要知道,郑州六院在这一年半里一直是医院、医院,被免去职务的付桂荣、马淑焕也都曾在去年获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也就是说,郑州六院的抗疫经验是非常丰富的,但依旧出现了院内感染的事故。
因此,院感防控的弦必须时时绷紧,一刻也不能放松。
02院内感染多次发生,不重视、不遵守的教训十分惨痛
武汉疫情爆发之初,就有多位医务人员因院感,感染新冠病毒殉职。
然而,院感事件并未随着我国疫情的缓解而消失。
年4月
黑龙江4家医院出现院内感染,系一人传染89人的超级传播事件;
年10月
医院因防控消毒不规范,导致CT室被病毒感染,医院内传播导致出现了12例感染者。
如果说年的一系列院感事件,是由于院感防控经验不足,以及尚未出台相关的规章制度,那么在年底,卫健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提出要高度重视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之后,所发生的一系列院感事件,就完全是思想麻痹,管理漏洞所造成的“人祸”了。
年1月3日
医院一患者核酸检测结果阳性,并成为该院首例确诊病例,后陆续发现有医生、护士、陪护人员等核酸结果阳性,共累计发现核酸检测阳性结果6例;
年5月
医院因对首例确诊发热病例有多次接诊行为,均未及时进行预检分诊、隔离处置、核酸检测等管控措施,造成疫情扩散的严重后果。
本可避免的院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消耗,甚至是医疗人才的折损,这样的代价是金钱无法衡量的。
另外,此次院内感染,也让我们注意到了院内感染防控的盲区:医院保洁、护工等工作人员。
这些工作人员与医务人员同样活跃在病房、与病人有密切接触,同时还会接触医疗废弃物等存在感染风险的物品,但由于培训不到位、卫生意识薄弱,成为了院感的高风险人群。
护工、医院体系薄弱一环,使得院感防控愈加任重道远。
03
守住院感防控底线,应该怎么做?
一旦发生院内感染,医疗机构就从疫情的重要防线变成了最为危险的传播者,医院极有可能造成大规模的疫情爆发!因此,院感防控在疫情常态化的现在,就成为了抗疫的“底线”。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的监察专员郭燕红明确表示,医院感染引发的本土聚集性疫情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相关医疗机构对疫情防控的形势认识不到位。
第二,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监管工作不到位。
第三,医疗机构相关院感防控的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
同时,也已经有地方开始了对院内感染防控的落实。
8月5日,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卫健委对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严格来京就诊人员健康筛查
对来自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城市(州、县)就诊人员,第一时间启动流行病学接触史询问、复查核酸检测,在发热门诊就诊和住院人员严格落实“1+3”检查,即新冠病毒核酸、血常规、新冠病毒抗体和CT检查。
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
医院要做好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工作,高度
(六)下班前应当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穿脱防护用品注意事项
①医用防护口罩可以持续应用6小时-8小时,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②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镜进行消毒。
③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隔离衣或防护服可连续应用。
④接触疑似患者,隔离衣或防护服应在接触每个患者之间进行更换。
⑤隔离衣或防护服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⑥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应进行面部密合性试验。
⑦隔离区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每日监测体温两次,体温超过37.5℃及时就诊。
按照不同岗位,进行不同防护
(一)医护人员
1.一般科室医务人员:落实预检分诊制度,从事诊疗活动期间均应穿戴工作服、医用外科口罩,并定期更换,根据情况选择性工作帽(一次性),注意手卫生。2.发热门诊、呼吸科、急诊、儿科等医务人员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应穿戴工作服、性工作帽(一次)、医用外科口罩,视暴露风险加穿个人防护装备,可加穿隔离衣(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防护面屏/护目镜、鞋套/靴套等,注意手卫生等。3.手术人员
除急诊手术外,疫情流行期应详细了解手术患者流行病学史,宜监测体温、观察14天后再安排择期手术,手术员防护与日常手术个人防护相同,建议穿防液体渗漏的手术衣(一次性)。急诊手术可根据手术风险加戴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防护面屏/护目镜等,注意手卫生。4.病例(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感染者(轻症病例、无症状感染者)转运/陪检人员建议穿戴工作服、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医用防护服(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根据是否有喷溅性操作,选择防护面屏/护目镜、工作鞋/胶靴、鞋套/靴套等,注意手卫生。
5.标本采集人员建议穿戴工作服、工作帽(一次性)、双层手套、医用防护服(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防护面屏/护目镜,必要时,可加穿防水围裙/防水隔离衣,鞋套/靴套,注意手卫生。(二)实验室工作人员
常规检测工作建议穿戴工作服、工作帽(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手套,注意手卫生。开展疑似样本检测时,在常规检测个人防护基础上选戴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加穿防水围裙/防水隔离衣,注意手卫生。开展病毒核酸检测时,在常规检测个人防护基础上选戴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加穿医用防护服(一次性)、双层手套、防护面屏/护目镜,必要时,加穿防水围裙/防水隔离衣、鞋套/靴套,注意手卫生。(三)医辅人员
1.环境清洁消毒人员
建议穿戴工作服、工作帽(一次性)、一次性手套和长袖加厚橡胶手套、医用防护服(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防护面屏/护目镜,必要时,加穿防水围裙/防水隔离衣、鞋套/靴套,注意手卫生。2.标本运送人员配送人员建议穿戴工作服、工作帽(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用标本转运箱进行标本运送,注意手卫生。转运车辆司机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注意手卫生,做好个人安全防护。3.尸体处理人员
建议穿戴工作服、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和长袖加厚橡胶手套、医用防护服(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防护面屏/护目镜、防水围裙/防水隔离衣、鞋套/靴套等,注意手卫生。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记得把小龙设为星标,就能第一时间看到更新啦~
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ggmzc.com/zcmbhl/990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