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肿瘤患者一有发热就紧张,难道感染新冠病毒了?别慌
首先,对于肿瘤患者而言,发热较为常见。有以下情况会出现发热:
①感染性发热,肿瘤患者因为疾病进展或放化疗导致免疫力降低,极易发生细菌感染;免疫力极其低下也有可能合并真菌感染;留置导尿管、胃肠管、PICC等也可能导致感染,从而发热。
②化疗、放疗等治疗后骨髓抑制引起的发热,患者在化疗、放疗及部分靶向治疗后短期内引起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直接的后果会继发感染,出现高热,体温通常>38.5℃伴有寒颤。最常见的是呼吸道感染(咳嗽、咳痰),其次是泌尿系统感染(尿频、尿急)。
③药物引起的发热,肿瘤患者常常会用到一些特殊的药物,如顺铂、干扰素、白介素、唑来膦酸等等,同时输血及输注白蛋白,也会引起一过性的高热,体温39℃以上,伴畏寒及寒战。
④肿瘤脑转移引起的发热,当癌转移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可引起发热,这类发热表现为突然高热,体温可直线上升,达40~41℃,持续高热,虽然高热却无颜面潮红等表现,反而可见皮肤干燥、四肢发凉。
⑤肿瘤热,晚期肿瘤患者肿瘤负荷较大,肿瘤细胞产生内源性致热原后引发免疫性反应和炎性反应,引起发热症状。绝大多数病人的体温在38℃左右,较少超过40℃。主要发生在肿瘤负荷较大,并伴有转移的患者中,随肿瘤消长而变化,一般病程较长。
在这个特殊时期,肿瘤患者遇到发烧,如何分辨是新冠病毒引起的发烧还是肿瘤引起的发热呢?
?新冠病毒引起的发热以中低热为主,患者常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常伴随乏力、呼吸道症状,少数病例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
?如果出现发热(腋下体温≥37.3℃)、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且有中高风险地区旅行或居住史,或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出现小范围聚集性发病,应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
对于近期新出现发热症状的肿瘤患者,为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能,建议先至就近定点发热门诊排查,新冠病毒是一种传染病,且有明确的诊断方法,可借助胸部CT、血常规、核酸检测及流行病学史接触史来加以鉴别。同时,肿瘤患者免疫力低下,疫情下更需注重防护,避免感染,如出现肿瘤引起的发热也不容忽视,须及时就医。
-END-
想看原创文章,就点个赞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ggmzc.com/zcmbzl/988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