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董宏亮
导读
本轮青岛疫情让刚刚有所放松的医疗机构又紧张起来,目前,疫情常态化中医疗机构所承担的压力巨大,既要做好一般患者常规诊疗,又要兼顾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工作,特别是对于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的管控难度非常之大,现在医疗机构能做好的就是及时对高危人群进行核酸检测或CT检查,特别是目前咽拭子采样后的阳性率并不是百分之百,无症状或新冠病毒携带者首次检测未发现随之可能会在医疗机构内进行各项检查,特别是CT室可能是重要的交叉点,因为很多医疗机构可能仅有一台CT,不仅要满足普通患者的检查,还要兼顾发热患者的检查,而医院发生新冠确诊病例主要原因为境外输入人员做CT后消毒不彻底造成后续检查者感染.虽然这一消息目前并未得到确认,但CT室因环境密闭确实存在一定的交叉感染风险,那么对于CT室等医疗机构不得不共用的一些诊疗设备或环境的感控管理非常重要!
CT室院感管理制度
疑似新冠病毒感染患者需要去放射科检查CT,拟送检科室工作人员应提前电话通知放射科值班人员做好准备。患者全程戴医用外科口罩或防护口罩(肺部疾患能否耐受n95根据实际情况定),陪检人员尽可能与患者保持安全距离(1米以上)并戴好口罩。一、检查前的准备:1、当接到电话通知,先让其他无关人员回避。2、配制mg/L含氯消毒液备用(具体用量根据消毒面积大小来定)。3、机床上铺一次性使用中单。准备就绪,接患者进入CT室。二、检查中的要求:1、不进入CT室的诊断医师:工作服、手卫生、口罩2、进入CT室的与患者接触的人员:工作服、工作裤、外科口罩、帽子、隔离衣、鞋套。3、患者:入室戴鞋套。三、检查后的消毒:1、由室内配合检查的技师立即完成,以减少无关人员参与。2、立即更换一次性中单放入感染性废物桶内(动作轻柔,避免扬尘)。3、用mg/L含氯消毒液对患者所接触的地方、地面进行擦拭消毒,有分泌物污染时局部应先用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清除。4、开启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照射消毒1小时)。5、消毒工作结束处置流程:从患者通道出:手卫生--脱去隔离衣--脱手套--手卫生--脱工作裤--手卫生--脱帽子口罩。一次性物品放入感染性废物,可回收织物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常规清洗。6、紫外线消毒结束,开窗通风。7、发热或疑似患者检查数量较多或共用CT时应该进行彻底的终末消毒,可选择过氧化氢干雾消毒设备。四、注意事项:1、患者检查结束离开,CT室内立即做终末消毒后方可接诊其他非疑似新冠感染患者的检查,并做好终末消毒。2、连续检查疑似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之间无需终末消毒。3、不可穿着接触过患者的防护用品进入生活区或其他工作区域。4、穿脱防用品前一定要做手卫生,脱防护用品流程参见三.5。5、CT室的日常消毒工作必须做好相关记录。
终末消毒
大量的文献表明人工终末消毒超过50%的病房物表没有清洁消毒到,而接近5%~30%的物表仍存在污染。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终末消毒人工清洁联合机器消毒应该是最为理想的。特别是对高危环境如共用CT室等环境更应该使用机器消毒来做好终末消毒工作,建议大家选择干雾过氧化氢消毒,过氧化氢在汽化的过程中生成游离的羟基,对细胞成分(如脂类、蛋白质和DNA)进行氧化破坏。气态过氧化氢在常温条件下具有杀灭细菌、真菌、病毒等各类微生物的能力,适用于干燥、低温(室温)、常压/真空/正压条件下的空气及物体表面消毒和灭菌,干雾是最接近气态的过氧化氢颗粒,它在空气中不会沉降,接触表面后会反弹,扩散性更好,不留消毒灭菌死角;同时又不会破裂湿润表面,因而不容易腐蚀设备和墙壁,比较适合CT室以及ICU、隔离留观病房、发热门诊、感染性疾病科、烧伤科、神经外科、手术室等的终末消毒。
干雾过氧化氢消毒使用场景
目前过氧化氢终末消毒产品非常多,笔者在国外诸多的网站和相关报道中看到关于欧菲姆干雾灭菌设备的使用报道,认为其品质应该是比较可靠的,不少医疗机构也对其终末消毒的效果进行了多次验证,建议大家可以选择使用。详细情况可添加下面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ggmzc.com/zcmbyf/987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