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蜀军在诸葛亮在西边忙得不亦乐乎,孙权也坐不住了,他决定也向魏国搞点事,他叫鄱阳太守周鲂骗一下曹休。
此次,他不像往常那样,带领战船横渡长江,然后再带领大军杀向魏国,而是玩了个伎俩。
孙权和周鲂合谋,就说周鲂受到孙权的调查,怀恨在心,决定投靠魏国,请曹休派人接应。
曹休接到周鲂派人送来的信,大喜,赶紧向皇帝曹叡汇报,说请批准他去接应周鲂,这样鄱阳郡以后就是魏国的版图了。
曹叡接到报告后也很激动,叫曹休按计划行事,可带他的本部人马十万去接应周鲂,然后叫司马懿也带着本部人马向江陵进发,还命令贾逵也向东关进军,以此对东吴来个泰山压顶之势。东吴完蛋,蜀国也就好处理了。
就在曹叡和曹休头脑发热的时候,司马懿和贾逵却很冷静,说不要上当了。贾逵还说,敌人在东关没有准备,肯定是在皖城集合部队,曹休兵马深入,就会失败。曹叡不听。
魏明帝太和二年(公元年)八月,孙权也来到了皖城。他任命陆逊为大都督,朱桓和全琮为左右督,各领三万人马出战对抗曹休。
曹休按原定计划与周鲂约定带部队出来接应,可是不管曹休打了多少次暗号,周鲂那边毫无反应。等到曹休失去耐心时,终于有几支大军开过来了,正在高兴时,却发现是陆逊带领的大军!
曹休发觉上当,可这家伙死要面子,并没有抓紧时间后撤,而是朝陆逊冲来。
东吴众将看到曹休进了圈套还要硬往里闯,都很高兴。
朱桓对孙权道:“曹休此人没有真本事,这家伙被打败后,肯定会从夹石、挂车逃回去。我们如果派人在那里堆下柴火,断其后路,那曹休就插翅难逃。如曹休投降,可为我们引路,我们便可拿下寿春。这样,淮南就划入我们版图,把许昌和洛阳从中间隔开了。机会难得啊。”
孙权听了也很高兴,但他为了稳妥,还是征求了陆逊的意见。陆逊说“不可”,但没说明原因。孙权也就没有按照朱桓的方案行动。
蒋济和满宠认为曹休虽然脑袋瓜子灵活,但毕竟战斗经验不丰富。现在曹休背靠着湖泊、旁边依着长江进军,进攻容易可退守却很难,这是兵家大忌,一定要叮嘱曹休小心。
可是曹休已经在石亭跟陆逊交手了。
结果如蒋济和满宠分析的一样,陆逊兵分三路,自己领中军,朱桓和全琮领左右军,冲击曹休在那里埋伏的部队。本来曹休埋伏在这里是伏击吴军的,可东吴已经全面掌控了这个情况,这个埋伏便毫无用处。可想而知,曹休被打得大败而逃。
曹休没命奔逃,陆逊部队在后面猛杀,一直追到夹石,“斩获万余”,获得辎重器械等不计其数。
幸亏贾逵没有全部听从曹叡的安排,只带着他的部队水陆并进。他抓到几个吴国人一问,曹休已经大败而逃。吴军要把曹休堵死在夹石。
贾逵一听,立即命令部队虚张声势,作为疑兵,鼓噪而进。东吴部队以为魏国增援军队开到了,再打下去没有好处,于是立即撤退。
贾逵带着部队守着夹石,遇到了逃回的曹休。贾逵让曹休部队停下,让他们吃喝。曹休的队伍这才回过神来。
曹休以前很看不惯贾逵,这次却靠贾逵救回他的性命,这让曹休很是郁闷和羞愧。
曹休本想通过周鲂的投降搞定东吴,可自己却被东吴算计,被陆逊打得差点回不来了。他害怕皇帝问责,回到洛阳后,就写信给曹叡,深刻地作了自我批评,并请曹叡处理他。
很多人巴不得曹休被曹叡处理掉,可曹叡却因为曹休是曹氏宗室就是不处理。不过,十月曹休还是因背上毒疮发作去世了。
曹休一死,曹叡任命满宠为大都督。
其实,如果陆逊采用朱桓的建议,也许曹休再也逃不出去。虽然他采取稳扎稳打的方式取得了这场胜利,但还是打了折扣,导致曹休逃脱。在关键时刻,陆逊又上了贾逵的当,以为魏国大部队开到,于是立即撤回军队。否则,魏国的损失会更大。
陆逊不是一个改变历史的人物,他只能打败大司马曹休,而不能大败魏国。
诸葛亮首次北伐没有达到他的战略目的,就开始转为在蜀国进行内政建设,等实力强劲了再与魏国开战。
可当他听说曹休被东吴大败时,诸葛亮觉得时机已到,决定第二次北伐。
其实,魏国虽然被打得大败,但在距离蜀国边境还是部署了大量军队了的。诸葛亮没有冷静分析问题,便又向后主刘禅上《出师表》,名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出自于此。
刘禅当然只得同意。
蜀汉建兴六年(魏明帝太和二年,公元年)十二月,在寒冷的冬季中,诸葛亮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北伐。
如同之前曹真分析的那样,诸葛亮第一次兵出祁山,没有获得胜利,失利而返。如诸葛亮再次北伐,不会再出祁山,改为走散关,从陈仓出兵路线,事实证明,曹真说中了,诸葛亮此次走的就是这条路线,以为会像以前韩信那样,出其不意。
等诸葛亮的部队开到才发现,陈仓居然修建了城墙,守卫陈仓的是太守郝昭。诸葛亮立即组织部队进攻,几天都难以攻下。诸葛亮决定“攻心为上”,他让自己的手下靳详喊话。
靳详是郝昭的老乡和朋友,郝昭听到呼喊,走到城头上。靳详在城墙下,苦口婆心地劝降,可郝昭毫不动心,顽固得很。
诸葛亮认为自己有几万人,郝昭才一千多人,魏国援军离这里还很远,决定再次组织部队猛攻,可依然没有效果。
蜀军大军进攻,轮番使用云梯、冲车攻城,郝昭便用火箭射云梯,当云梯燃烧时,梯上的人便被烧伤,又以绳绑着石磨,掉下城墙,压毁冲车。诸葛亮便转用井阑在百尺外向城中射箭,掩护士兵用土填平护城河,想直接攀城,郝昭于是建起内墙,令井阑失效。
诸葛亮又挖地道,想突袭城中,郝昭又在城内挖下横壕沟,挡下地道。
原本是暗度陈仓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的,但打了二十多天,声势搞得很大,曹真当然还是知道了。他立即派费曜增援郝昭。曹叡不放心,还派老将张郃出马,也去救援陈仓。
由于诸葛亮连续很多天猛攻陈仓始终没有攻下,而他们的粮草却已经吃完。再不撤军,还有力气打仗?
张郃早已预见到诸葛亮攻城不下,会粮尽撤军的。他不想便宜诸葛亮安全撤走,于是大将王双便带着部队追击诸葛亮。
王双太小看了诸葛亮,诸葛亮用兵谨慎,他在撤退时做了埋伏。结果王双在大叫“活捉诸葛亮”时一脚踏进了埋伏圈,被蜀军乱刀砍死。
《三国演义》里面,把王双非常给力,是个很牛的家伙。其实王双这人虽然猛但武艺平平,魏国像这样的人多了去了。因此曹叡毫不在意,他知道郝昭守住了陈仓要道,诸葛亮再也无法继续进军,大为高兴,封郝昭为关内侯。
诸葛亮两次北伐,都没有达到诸葛亮进军长安的战略意图。
第一次北伐街亭失守,蜀军被张郃打败,虽然损失不大,但还是败了。这次北伐,是因为粮草不济引起的,并非魏军打败的。而且在撤退中杀了魏将王双,因此第二次北伐比首次北伐的成绩还是要好一些。
只有兵力没什么损失,诸葛亮就不会放弃北伐,他必须要实现先帝刘备的遗愿,时刻不忘先帝的临终嘱托,灭掉魏国,进而建立新的大汉王朝。
蜀汉建兴七年(魏太和三年,公元年)春,诸葛亮又开始了他的第三次北伐。
在第三次北伐中,出场武将较少,主要就是蜀将陈式、魏将郭淮这两位将领,并且也没有爆发较大的战役。但这次北伐却是一次蜀汉相当成功的一次战役。
诸葛丞相本次目标就是武都、阴平二郡,他派陈式进攻此二郡。曹魏名将郭淮得知蜀汉大军出动的消息立刻领兵来救。诸葛亮率军驻扎建威,牵制郭淮。魏军知道蜀军主力到临,便紧急撤退,蜀军顺利占领二郡。
夺取了武都、阴平,除了扩大蜀国版图以外,还获得了一定的人口和不少的物资,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使秦岭和汉中之间的防线更加完善。(当然,最后没有守住。)除此以外,武都和阴平这两个郡的失陷,也使曹魏陷入了一定的战略被动。
刘禅知道后,大力表彰了诸葛亮,恢复了他的职务。在诸葛亮的三次北伐中,这次北伐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完)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ggmzc.com/zcmbwh/991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