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吉米妈
来源丨三个妈妈六个娃ID:pkumum
前一段,医院工作的同学告诉我,医院急诊送来一个全身脏器衰竭的孩子。
她说,你写写这个事儿吧。
很多时候,这家长不懂不可怕,可以学。
但是不懂装懂,就太可怕了,真可能要了孩子的命。
孩子的妈妈是一位中医爱好者。当然,据她自己说,她精通中医。
中医博大精深,一般人年纪轻轻要是满嘴的养生理论、包治百病,我觉得骗子居多。
成年人,你自己刮痧拔罐、吃中药,去火去湿排毒气,全凭你愿意。
但是把自己不知道从哪儿听一耳朵的东西用在孩子身上,那就有点儿可怕了。
这位妈妈坚信:感冒发烧都是因为着凉,是寒气损伤了身体。
所以只要想办法驱寒就可以了。
但其实导致发烧的原因有很多。
有一些是感染性发热。细菌,病毒入侵都会导致孩子体温升高,伴随一些感冒症状。比如肺炎,肠炎,呼吸道感染都会导致孩子发烧。这其实也告诉我们发烧本身不是病,只是一些疾病的症状。
孩子发烧了就统一定性为受寒,未免有点儿武断。
还有一些是非感染性发热。比如因为室温过高、吃饭后、运动后、哭闹后,孩子体温发生了暂时的波动。一般这样原因导致的发热温度都不会超过38度,而且不用吃药,孩子的体温短时间内可以恢复正常。这样的情况在小宝宝身上尤其常见。
因为这位妈妈坚定地认为自己精通中医理论。她决定给孩子驱寒,方法是“汗蒸”。
她自备了汗蒸的设备,说自己经常没事儿就蒸一蒸,觉得特别解乏。
女儿已经十岁了,她觉得自己没必要在旁边看着了。就关上卫生间的门,出去看电视了。
本来她只想让女儿蒸十分钟的。后来想想,要考试了,感冒可千万别发起来,多蒸一会吧。
再玩会儿手机,大概40分钟后,等她打开卫生间的门,女儿已经头歪向一边不动了。
医院时,全身脏器衰竭。
医生问,汗蒸产生的热量那么大,空气稀薄,会缺氧的。怎么还能关着门?
她说,因为怕热气散了,对驱寒不利。
后来经过各科会诊,医院的全力抢救,孩子脱离生命危险了。
但是可悲的是,孩子的妈妈依然坚定地认为自己的方法没有错,只是时间上没有把握好。
小孩根本就不适合桑拿或者汗蒸。
孩子的新陈代谢速度比成人快,身体温度的上升也比成人快。高温高热的封闭环境,会很快导致孩子体内水分流失。严重的会造成脱水,缺氧,意识障碍,多器官损伤。
像这个小孩的情况就是温度高,孩子出汗多,没有补水补盐,还蒸了40分钟,我听起来就像是温水煮青蛙。
我这位医生朋友说,好多所谓“驱寒”的方法根本不可取,弊大于利。
尤其是“热”,“捂”这些“招数”都不能用在发烧的人身上。
去年冬天的时候,吉米支气管炎引起发烧,医院。
看到一个不到一岁的小孩,家长里三层外三层的给裹了毛巾被、棉被和毛毯。
北京冬天的室内,暖气开得很足,温度是有20多度的。
小宝宝小脸通红,脑袋朝后仰着睡觉。
我实在看不过去,就提醒抱着孩子的姥姥或者奶奶:
孩子发烧不能捂太多,没法散热,孩子更难降温。
您给他把被子打开,到空气流通好的地方坐着,给他喂点儿水。
我们家孩子发烧呢!怎么能把被子敞开呢,这大冬天的。
我自然被当成了坏分子。
关于孩子发烧要不要捂汗这个问题,我其实和家里的老人也发生过争执。
老大有一次高烧39度多,吃了退烧药,我让他睡一会儿。
等一会儿我去看,发现老人给捂了两层大被子。
我说发烧不能捂。老人坚持,你们小时候发烧都是吃了退烧药,捂大被子睡觉,捂出汗,烧就退了。
关于出汗和退烧的关系,这里有一个误区。
老人们都觉得是发烧-捂汗-出汗-退烧。
但其实并不是出汗导致的退烧,而是通过物理降温或者药物降温,温度下来了,通过汗液把多余的热量排出来。
简单来说,汗不是你捂就能捂出来的。
你捂着,可能汗出不来,孩子给热昏迷了。
当妈的都知道,孩子刚刚开始起烧的时候,都会手脚冰凉,说冷。孩子觉得冷的时候,是发烧的第一个阶段,体温上升期。这个时候的体温一般在38、9度。
这个阶段大概持续半小时左右,我们再摸孩子,他们就浑身发烫了。这时再测体温,就是39度往上,甚至40度了。这一时期叫做高热持续期。
有的孩子高热持续期时间比较长,即便吃了退烧药温度也降不下来。父母会在这个阶段非常着急。但其实医生会告诉你,降温是吃药后和吃药前温度有所下降,而不是降到正常水平。如果孩子体温下降太快也不是好事,降温需要慢慢来。
一些孩子通过物理降温或者药物降温的方式,温度会下降。这些热量会通过汗液带出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孩子出汗了,温度下降了。当然,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温度下降了,孩子出汗了。这个阶段是发烧的第三个时期,温度下降期。
当妈的都知道,温度下降后几个小时之后一般又会上去。
这里说的不能“捂”,也并不是机械的。
比如在孩子的体温上升期,如果觉得冷,给他多穿一件衣服,盖上被子,都是可以的。
但是一旦当孩子进入高热持续期,就不能再捂着大被子了,应该给孩子盖薄单子,便于散热。
在孩子发烧过程中都应该注意补水,尤其是温度下降期,因为大量出汗,所以必须要大量喝水。曾经一个医生朋友说,在这个阶段,如果孩子不爱喝白水,果汁,饮料,甚至喝可乐都行。很多孩子出危险,是因为在这个阶段,家长依然捂,且没有注意补充水分,导致了严重脱水。
来源:新闻报道
孩子发烧对于很多新手爸妈来说,是如临大敌。
我也一样,在老大那会儿,每次他发烧,我连觉都不敢睡。差不多10分钟就要摸摸他的额头。只要温度一上来,我就紧张得要命。
现在看来,有点儿过虑了。
发烧不是病,只是症状。退烧也不是为了治病,而是为了缓解孩子由于高温带来的不适。
说到“捂”,在这个季节,让我想起一句老话“春捂秋冻”。
这几天北京的温度都在10度以上。
我张罗着给孩子们洗羽绒服,还找出了抓绒衫。
爷爷奶奶依然是“我的家在东北哎,松花江上昂”的作风,毛衣毛裤,羽绒服。
周末的时候姥姥,也就是我妈到我们家。
我妈是一个和我婆婆完全不同的老太太。
她以我一冬天都没穿过毛裤为荣,并且坚持不能给孩子“捂汗包”。
“凉病好消,热病难除”是她的口头语。
于是在胖吉米出门时,两个老太太之间的“较量”开始了。
一个给穿上了羽绒服,一个说:不用,这小胖子不能穿太多,穿多了出汗倒容易感冒了”,给换上了绒衣外套。
另一个当然不服,“不行,吉米太小,外头凉”。
春天到底要不要捂,说法也各不相同。
但是有一句话总是对的,万事不能过,过犹不及。
“捂”对于小孩子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其实很多时候感冒都不是因为温度低造成的。而是因为在全身有汗的情况下,被凉风吹,体温突然下降导致的。尤其是孩子,运动量大,如果给穿得多,一跑一闹,特别容易出汗。这个时候衣服一脱往往感冒,不脱孩子又热得不行。
给孩子穿衣服的基本原则:
比爸爸少一件。如果爸爸是东北人,孩子会说话就问问孩子冷不冷,孩子不会说话就看看别人家的孩子都穿什么。会不会说话的孩子,判断孩子冷不冷都可以摸摸孩子后背,微微的有汗温温热是穿的合适,好多汗是穿多了,很凉是穿少了。
凉不坏,热会病。
—END—
三个妈妈六个娃(ID:pkumum),三个北大妈妈,三个职业女性。六个萌娃四男两女,每家两只。每天原创分享科学育儿知识、素质教育心得、品质生活理念。探讨亲子关系、家庭关系。吐槽家长里短、社会百态。
—往期好文推荐—
点击图片,直接看文章??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ggmzc.com/zcmbwh/987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