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传染病高发预警:流感、结膜炎、手足口组团来袭!
一旦中招宝宝痛苦不堪……如何及早预防,让宝宝远传染病?
01
感染性结膜炎
结膜炎的分类
感染性结膜炎
感染性结膜炎是因为感染细菌、病毒、衣原体等而导致的发炎。
小宝宝感染性结膜炎很常见,约占儿童眼部疾患的35%左右。
传染性比较强,可传染给另外一只眼睛,或者传染给其他人。
★症状:有异物感、烧灼感、眼睑沉重、分泌物增多,当病变累及角膜时会出现畏光、流
泪。
tips:感染性结膜炎是需要一直隔离到治愈的,不要接触其他小朋友。但是结膜炎有很多种,并非都具有传染性。
刺激性结膜炎
属于非感染性结膜炎。由于刺激物(肥皂水、洗澡时的沐浴液等)进入眼睛导致眼睛发红,一般由物理刺激、化学刺激导致的,如果孩子因为感到眼部不适而不停地揉眼睛的话,则可能使症状加重。
过敏性结膜炎
属于非感染性结膜炎。由于宝宝接触过敏原从而激起免疫系统的变态反应,引发过敏性结膜炎。通常会出现眼睛肿胀、发痒、流泪。
结膜炎的日常护理
别让宝宝用手揉搓眼睛
冲洗眼睛,及时使用眼膏和药水
眼部分泌物较多时,可用生理盐水冲洗,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冲洗前用消毒棉签擦净眼睑缘。每次点眼药前需将分泌物擦净,以提高疗效。
不能遮盖眼睛
①患结膜炎时会有畏光流泪等刺激症状,外出时可戴遮光眼镜以减少刺激,但应避免遮盖患眼。
②遮盖会使分泌物不能排出,同时又增加结膜囊局部温度和湿度,导致细菌或病毒繁殖,加重病情。
结膜炎的预防
1.成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避免用脏手随意揉眼。
2.手帕、毛巾等个人物品要分开,并经常清洗。
3.家长重视对玩具、餐具的定期消毒。
4.夏季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5.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
02
流行性感冒
什么是“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为流感,是一种由甲型、乙型或者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源
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和眼睛等粘膜直接或者间接接触传播。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主要的传染源。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低龄儿童、老人和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人群的排毒时间更长。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为头痛、高热不退、肌肉酸痛、极度疲乏、流鼻涕、咳嗽和喉咙痛。
儿童还会表现为恶心、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如何区分普通感冒与流感?
普通感冒
一般起病比较缓,通常为轻、中度发热、咳嗽、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比较明显。
头痛、肌肉酸痛、极度疲乏等全身中毒症状比较轻,传播比较慢。整个症状不是特别严重,精神状态是很好的。
流感
起病急,体温超过39°C,高烧不退,全身中毒症状重,头痛、乏力,精神萎靡,传染性强,可能一个人得流感,身边人都会被传染。
如何护理患病宝宝?
1.如出现病症及时就诊,减少接触他人的机会。
2.隔离,卧床多休息、给予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
3.退热以物理降温为主,药物降温为辅。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者含有阿司匹林及其他水杨酸类的药物,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
体温是否下降,精神好不好,胃口有没有改善等,如果发现状态不对,要及时复诊。
预防措施要做好
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措施:
①流感疫苗对健康人群的保护效能至少可达60%;
②在流感流行之前接种,最好在每年11月份之前;
③每年应该新接种当年的疫苗;
④尤其是儿童、老人、孕妇、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应及时接种疫苗。
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①经常彻底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和鼻;
②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③外出回家后及时洗手;
④在公共场所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
⑤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保持良好的居室和环境卫生状况:
①保持居室和环境卫生清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寒冷冬季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次;
②流行高峰期应该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对流感病人居室和使用过的物品进行消毒。
03
手足口病
怎么判断宝宝得手足口?
手足口病是比流感更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手心、足心、口腔这三个部位最为常见,是由于柯萨奇病毒、肠道病毒71(EV-71)和艾可病毒等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传染源
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手足口病患者和隐形感染者。3岁以下的儿童发病率最高。
哪些表现提示手足口病可能?
急性起病,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红色散在皮疹。可有发热、流涕、咳嗽和食欲不振等表现。
手足口病皮疹的“三个四”
四部曲
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
四不像
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
四不特征
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
tips:重症手足口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甚至导致死亡。
大家也不必过于担心,大多数都是轻度手足口,只有很少数是重症手足口,有并发症。
大家可以多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ggmzc.com/zcmbwh/987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