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但发热的原因却不尽相同,涉及的疾病也极其纷繁复杂。还有部分患者长期发热,虽四处求医仍诊断不明。
发热待查不明原因发热是什么?
不明原因发热(FUO)又称发热待查,其经典定义于年提出:发热时间持续≥3周;体温多次38.3℃;经过≥1周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后仍不能确诊。
诊断思路及工具发热待查之协和经验
诊断思路及工具:详细、反复的病史询问和全面仔细的体格检查依旧是确定FUO病因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树突状细胞(DC)检测,血培养(须进行3次),血生化,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磷酸肌酸激酶(CK)及抗核抗体(ANA)检测,血清蛋白电泳,尿常规及相差镜检,尿培养,结核菌素(PPD)试验,骨髓穿刺,胸腹部CT等。如果检查结果指向某个脏器病变,应进一步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或活组织检查。
诊断方法探索
一、感染性疾病
1、败血症:病人常有高热、畏寒寒战,明显中毒症状,查体可见皮肤粘膜瘀点瘀斑,血象白细胞显著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抗感染治疗有效。本患者虽有高热,但无明显中毒症状,血常规白细胞不高,经头孢哌酮舒巴坦及替考拉宁抗感染治疗无效,考虑败血症可能性不大。可做血培养、中段尿培养、肺部薄层CT、腹部B超以排除菌血症、尿路感染、肺部感染、隔下脓肿等疾病。
2、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常有间歇性发热,可见肢端末梢时有疼痛或瘀点瘀斑,听诊心脏原有心脏杂音性质改变或无杂音患者新出现杂音,做心脏彩超以辅助诊断。
3、病毒感染:如EB病毒感染,常见发热、咽痛、皮疹、肝功能异常,可累及肾脏,致造血系统异常,外周血涂片可见异性淋巴细胞增多。查外周血涂片,可进一步做EBV-DNA检测,以辅助诊断。
二、非感染性疾病
1、皮肌炎:患者可有发热、对称性近端肌肉乏力、疼痛和触痛,可有声音嘶哑、吞咽困难,伴特征性皮肤损害如以眶周为中心的浮肿性紫红斑,查体受累肢体肌力下降,查肌浆酶生升高,本病可能性极大,已预约肌电图,必要时做肌肉活检以辅助诊断。
2、红斑狼疮:大多数病人患有皮疹,以颧颊部水肿性蝶形红斑最常见,指(趾)节伸面暗红斑和甲周以及末节指(趾)关节屈面红斑为特征性;可累及前额、耳垂、肩胛、上臂、四肢大关节伸面、手背等处。多有发热,90%以上有关节肿痛,可呈游走性疼痛。可出现脱发,肾脏、心脏时常受累,常累及呼吸、消化、神经等多系统。造血系统常表现为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患者目前不能排除红斑狼疮的可能,查自身抗体以辅助诊断。
3、淋巴瘤:由于病变部位及范围不同,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可有淋巴结肿大,无痛性、进行性肿大常为首发症状,尤以颈部淋巴结为多见。发热、消瘦、盗汗为主要全身症状,发热热型多不规则,可呈持续性高热,也可间歇性低热。特异性皮肤损害多见于T细胞成人白血病/淋巴瘤综合征,本病可侵及肝、脾、肾、胃肠道等多个器官。预约全身浅表淋巴结B超,必要时行淋巴结活检。并做骨髓活检以辅助诊断。
4、药物热:常有发热、皮疹、可累及血液系统,本患者有发热、血常规示两系显著下降,要考虑药物热可能。
5、血管炎:可表现为高热,通常累及小动脉、小静脉,好发于老年人。多伴有皮疹,常累及多脏器,常见肾脏损害,查自身抗体如ANCA常阳性,予查自身抗体以辅助诊断。
6、实体肿瘤:多发生于老年人,常有消耗症状,及相应脏器占位病变,可查肿瘤标记物或做相关影像学检查以排除之。
7、成人still病:表现为发热、咽痛、大关节肿痛、肝脾肿大、皮疹、WBC升高,中性粒细胞为主。
诊断要点+处理
诊断要点:发热待查有「三把钥匙」,分别为热型、血象和临床症状。不同的热型对于发热的诊断具有帮助。血象中各类细胞总数及分类常可用于区分疾病的种类。临床症状则可提示系统定位表现及体征。患者处理:应尽快明确诊断。早期初步处理多为对症治疗。一般患者在最初几天可不予特殊药物,只要其一般情况尚可,生命体征平稳,可允许临床医生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观察及相关检查。盲目给予特殊治疗很难有效,还可影响患者的临床表现而导致诊断延误。FUO患者的处理误区主要是滥用药物,包括抗菌药、抗病毒药甚至抗真菌药物等。
诊断思路探索
1.进行重复性动态变化分析化分析,反复寻找潜在性诊断线索(PDC)。①明确各项代表性指标动态变化的趋势性意义,例如:降钙素原(PCT)、铁蛋白、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②明确症状和体征动态改变的临床意义,例如:发热与皮疹、关节痛、浆膜腔积液等;③了解对退热药物反应的动态变化,例如:激素、激素的剂量、激素的种类等。2.从发热机制方向进行分析。了解外源性、内源性致热源类型、作用模式的诊断意义。3.从免疫发病机制进行分析。有3种重要免疫细胞参与发热的病理机制: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病毒和结核杆菌免疫发病机制明显不同,激发的免疫反应也不尽相同,临床表现及结局也不一样。内源性免疫激动剂(包括自身抗原等)激发的免疫反应也显示出不同的临床特征。4.通过抗生素疗效进行判断分析。包括抗生素治疗时机选择,根据抗生素治疗反应对FUO诊断进行分析,从抗生素疗效判断是否耐药或不适宜应用,并注重从临床特征变化判断细菌的耐药性。5.从疾病发病过程出发进行分析。仔细并深入了解患者病史中的起病经过,寻找是否有病原体侵入的途径,从侵入部位判断病原体的种类,从发热特征判断是否为感染,判断感染的程度,评估是否存在细菌耐药以及是否需要抗生素治疗。
「两步法」诊断思路探索性研究
第一步:起病+致病菌侵入起病:指发热等症状发生的最初或起始阶段以及在此之前的潜伏阶段。起始阶段持续时间为1周左右;潜伏阶段持续时间约1~2周,特殊病例潜伏时间可能更长。更加强调潜伏阶段的诊断意义。致病菌侵入:分析起病阶段致病菌侵入的可能性,寻找起病阶段致病菌侵入的途径。
第二步:动态+炎症指标积分计算动态观察内容:包括:①主要伴随症状及体征的动态变化;②各项主要炎症指标的动态变化;③对退热药物反应的动态变化;④影像学等特殊检查结果的动态变化。炎症指标积分:主要炎症指标包括:①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分类;②红细胞沉降率;③C反应蛋白;④抗链球菌溶血素O;⑤乳酸脱氢酶;⑥血清铁蛋白。其他重要指标包括:①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②抗核抗体;③类风湿因子;④降钙素原;⑤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检测。还有重要的诊断线索包括:①肝脾肿大;②多浆膜腔积液;③浅表及深部淋巴结肿大;④肌肉酸痛;⑤体重减轻;⑥激素退热效果及时间。最终诊断的评判标准若起病+致病菌侵入(+)且炎症积分(+),可判定为感染性疾病;若起病+致病菌侵入(+/-)且炎症积分(+/-),则判定为感染性疾病?若起病+致病菌侵入(-)且炎症积分(-),则判定为非感染性疾病。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
赞赏
长按中科治白癜风疗效更显著中科白殿疯医院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ggmzc.com/zcmbwh/984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