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时,每前进一英里(约米),脚跟就要着地次,而脚步总共受力高达60吨!”这组在微博上广为流传的数据让不少人咋舌。
10%的人一生中曾遭受过足跟痛,“足底筋膜炎”是足跟痛最常见的原因。足底筋膜起于足跟止于前足底,形成足弓的“弦”部,在维持正常行走步态和负重中起着重要作用。足底筋膜炎是指足底部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反应。长跑、跳跃,以及长期持续站立等使足底前部负重增加,致使足底筋膜因过度活动,牵拉,挤压而引起筋膜缺血等都可能诱发。
西医观点
现代医学认为,当足底筋膜承受了超过其生理限度的作用力时,这种反复长期的超负荷将诱发炎症,形成退变、纤维化,导致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的患者大多是中老年人,经常穿高跟鞋的女性也是足底筋膜炎的高发人群。由于长期穿高跟鞋足跟所受到的压力比平底鞋的压力更大。如果是肥胖的女性,那足部所承受的压力就更大了,关节的负重也会加大。
除了久站、不合理的按摩等,运动也可能会引起足底筋膜炎。长距离的走路、跑步、爬山、逛商场等,都有导致足底筋膜炎的隐患。足底筋膜炎更是运动员、舞蹈演员的常见病。另外,高弓足、平底足、跟骨外翻等也是足底筋膜炎的诱因。还有一些老年人患有滑囊炎、关节病变等都可能引发足底筋膜炎。
很多人以为足底、足跟痛并不是什么大病,只是脚部太过劳累,休息一下就会好,其实不然。有的患者对病情没有充分重视,长期下来足底筋膜炎形成了慢性的炎症,连打封闭和理疗都没有效果,最后导致要进行手术治疗,这就得不偿失了。
事实上,足底筋膜炎是可以治好以及预防的,建议采用当前国际先进的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湿针治疗技术,该技术的科学性、普遍性和高效性已经得到国际同行专家的一致公认。此外,还需要配合足底部肌肉的牵拉、理疗、药物口服等效果更佳。频繁封闭治疗虽然能够在短期内缓解疼痛,但注射次数过于频繁会导致足底筋膜容易撕裂或断裂的后遗症。
建议应避免对足底进行过大的刺激,穿的鞋子底不能太薄,鞋跟最好在3厘米左右,老年人选择松软的休闲鞋。
建议选择鞋内有脚心部凸起的结构,后跟部柔软性较高,具有减震效果。足底筋膜炎患者最主要的康复治疗是休息,减少前足的活动如跳跃与跑步较能够改善症状。需要站立工作者则应尽量避免长期站立与行走。
建议每晚用热水泡脚,以增加血液循环。一旦发现长时间的足底或足跟疼痛,应该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中医观点
中医学认为,筋膜炎的发生机理是病人受到反复的劳损、风寒湿等不良因素的刺激,导致局部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疼痛是其主要表现。
急性伤者多有外伤史,如行走时足部突然踩着坚硬物或下楼时不小心足跟着地过猛。
慢性损伤者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较男性多发,起病缓慢,可有数年病史,典型症状是在晨起或长时间休息后开始站立行走时,逐渐出现足底及足心的疼痛,不敢行走或跛行,检查可有整个足底筋膜的压痛,以足跟骨内侧处及前足底明显,足趾、踝关节在被动扳向足背时疼痛和压痛更明显。
根据其发病机理,中医治疗的方法可以分为以物理治疗、针灸治疗以及活血化淤、消肿止痛、温经散寒的中药外洗等:
物理治疗:
一,冰敷:这一点很多患者被误导而用热敷,结果是症状越来越重,正确的做法是毛巾包裹冰块敷于足跟和足底处,每天2次,每次20分钟。
二,对于扁平足的患者可以使用特殊足垫支持足中弓区域以使筋膜张力下降,要穿运动气垫鞋,但有两个重点,一是鞋子的后跟是有包背的,可以像塑腰一样把脚踝底的脂肪组织塑起来;二是鞋底要软,才不会碰到痛点。
三,体疗:牵拉练习拉长跟腱和足底筋膜以提高疼痛的阈值,具体做法是屈膝放松跟腱,将前足扳向足背使足底筋膜紧张,持续30秒,反复进行5分钟,每天两次。
中药外洗:药用伸筋草30克、透骨草30克、海桐皮15克、丹参10克、五加皮15克、木瓜15克、怀牛膝15克、茯苓皮20克、红花15克、川芎15克加水适量煎煮去渣先熏后泡洗足部,每日两次。也可以外敷一些具有活血化淤、消肿止痛、温经散寒作用的膏药。
针灸治疗:中医针灸治疗宜养血舒筋,活血止痛。选用阿是、昆仑、仆参、太溪、水泉、然谷等穴,用毫针刺施以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重用艾条温和灸,每次30分钟。
肌筋膜炎,又名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扳机点、激痛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等。作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MTrPs)”的专业术语,最早是由美国临床教授JanetTravell在年提出的,可分为潜在MTrPs和活化MTrPs。一般状态下,骨骼肌上会存在一些因慢性损伤而引起的潜在MTrPs,这些MTrPs长期处于隐性状态,并不会引起疼痛或只有轻微局部疼痛。但是它们可以被某些致病因素活化转变成为活化MTrPs,例如:创伤、疲劳、抵抗力下降、反复感冒、某些营养物质缺乏等因素。这些活化MTrPs在骨骼肌上会出现异常挛缩结节样的病理性肌纤维,而且活化MTrPs常表现为自发性疼痛,并可激发局部或远处牵涉痛,针刺和触压这些MTrPs时会引发肌肉局部抽搐反应。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是一种很常见的疼痛症状,几乎每个人在不同时期都会饱受它的折磨。Sola等对名未筛选、无症状的年轻受试者调查中发现,54%的女性和45%的男性上肢带肌肉中存在隐性MTrPs。Couppé等对20名慢性紧张性头痛的患者调查发现,活化MTrPs和隐性MTrPs在上斜方肌出现的概率分别为85%和15%。Bron等对72名单侧非创伤性肩痛的受试者进行调查发现,MTrPs均可以在受试者骨骼肌上被找到,且活化MTrPs在冈下肌和上斜方肌的发生率分别为77%和58%,隐性MTrPs在大圆肌和三角肌前束的发生率分别为49%和38%。Roach等对26名髌股关节疼痛患者调查发现,隐性MTrPs在其臀中肌和腰方肌中出现的几率达92%以上。
此外,Partanen等一项临床研究表明,至少40%的骨骼肌疼痛为MTrPs活化所致。在美国,30%~85%的疼痛人群被诊断为患有MTrPs症状。Bonica指出,美国每年因慢性疼痛而丧失劳动力造成的损失数以十亿计。当前,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计算机的普及,MTrPs引发的慢性疼痛人群更是趋于逐年增高的趋势。因此,MTrPs的病理机制研究和治疗方式的选择不得不需要引起全世界人们的重视和著名的白癜风医院北京专治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ggmzc.com/zcmbwh/979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