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疹是孩子发烧后经常出现的一种症状,对于爸爸妈妈来说,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好不容易把温度降下来,结果又起了一身疹子,瞬间又慌了!
这种发烧后的皮疹,我们该如何去识别和判断呢?
宝贝发烧的时候,家长们一般也非常注意会不会有一些其他的症状,例如腹泻、关节痛等等,而皮疹作为常见的伴随症状之一,和发热之间的关系如何,对于病情的变化是不是有一些提示,这些问题都是非常值得家长们去了解和学习的。
什么是发热
儿科中发热指的是腋温超过37.3℃,如果是测量肛温一般会比腋温高0.5℃,耳温是高0.75℃左右。发热本身不是一种疾病,只是一种症状。温度的测量方法很多,家长们一般也会习惯用手背摸摸孩子的额头等,但这种方法只是很粗略地感受,准确测量还是建议使用水银体温计、电子体温计等。
有一种发热是假性的,例如孩子衣服穿得过多,运动之后体温上升等等,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相对应的真性发热可以根据引发原因分为感染引起的和非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前者比较常见的是病毒、细菌、真菌等引起的呼吸道、消化道等等各类疾病,后者则多是长期反复发热,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白血病等引起的,往往比较复杂。
发热和皮疹的关系
皮疹作为一个常见的发热伴随症状,类型很多。有些需要引起重视,而有的呢,只需要静静等待就好了。
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是人类疱疹病毒6型感染引起的,一般1岁以内比较常见。临床特征为高热3~5天,然后骤然退热并出现皮疹,一般几小时内皮疹开始消退,2~3天内全部消失。疹子在头面部颈及躯干多见,四肢少。临床上最常用的描述是“热退疹出”。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病情较轻,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并触痛。疹子是全身红色斑丘疹、退疹后没有色素沉着和脱屑,预后良好。通常是发热一天左右出疹,因为一般症状都比较轻,家长们不用太担心。
水痘在发热24小时内出现,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主要发生在胸、腹、背,四肢很少。疹子的形态是不一样的,常用的描述是“祖孙三代”都有。通常来说,不会留下痕迹,除非水痘破溃以后感染了细菌。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绝大多数病情都比较轻,不需要过度担心,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该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川崎病是非传染性的,并且病因尚未明确。发热5天以上,双侧眼结膜充血,无渗出物。口腔及咽部黏膜有充血,口唇干燥皲裂,杨梅舌。急性期手足红肿,亚急性期甲周脱皮。出疹主要在躯干部,斑丘疹,多形红斑样或猩红样。颈淋巴结肿,直径超过1.5cm。川崎病的最大危害是损害冠状动脉,是小儿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原因,也是成年后发生冠心病的潜在危险因素。
宝宝发热如何护理
宝贝发热后伴有皮疹,总体的护理原则和单纯的发热的处理原则没有太大的不同。发热的时候千万不能捂被子,一定要适当穿衣盖被。室温20~25摄氏度比较适宜。对于有皮疹的孩子,如果皮疹有明显的破溃,不建议用温水浴,最好采取一些消毒、清创的操作,避免感染的机会。
发热的宝贝需要补充足够的水分,但不建议一次补充大量水分,最好多次少量,孩子比较容易接受。另外,发热的孩子需要多休息,饮食清淡。尽量少吃一些牛奶等比较难消化的食物,食用一些粥等。
发热如何正确使用退热药
体温超过多少度需要使用退热药,这个问题需要根据不同的孩子年龄来分类。
大于三个月的宝贝,有惊厥史者体温大于38℃,无惊厥史者体温大于38.5~39摄氏度;
小于三个月的宝贝,建议先积极物理降温,及时就诊,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应用退热药。
另外退热药的使用需要离上次应用西药成分退热药(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至少大于4小时。
临床上儿科退热药有一些常用,也是家长们在家里常备的。
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婴儿和儿童高热时的首选退热药。它的解热作用缓和而持久,以副作用少为特点。
另外一个是布洛芬(美林),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婴儿和儿童高热时的退热药。它退热速度快,效果显著,且退热持续时间可维持6~8小时,副作用相对较小。
成人中比较常用的阿司匹林和尼美舒利,因为各自有一些副作用,在儿科中使用较少,儿科用药还是强调安全为主。
读完啦。
治白癜风银川哪家医院好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是哪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ggmzc.com/zcmbwh/979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