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京报,国家卫健委于上月通报一起院内新生儿感染暴发事件。图源:新京报微博截图根据通报,年4月,内蒙古自治医院新生儿科发生一起感染暴发事件。据悉,本次事件由肠黏附性致泻大肠埃希氏菌(EAEC)引起,最终导致9名新生儿感染,3例死亡。在院新生儿11人,9人被感染4月5日至12日,医院东胜部新生儿科在院的11名新生儿中,先后有9例陆续出现发热、感染性休克的症状,其中3例经救治无效死亡。截至25日,剩下的患儿中,1例转至医院救治,病情稳定;5例在本院救治,其中3例病情较重但趋于好转。事后,专家组的调查显示,这次事件中感染病例均为新生儿,并且局限在新生儿科ICU病房,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上的聚集性。与此同时,还从环境物体表面样本和患儿肛拭子、血液标本中均检出了大肠埃希氏菌。也就是说,这是一起由于病原菌在新生儿科ICU病房水平传播,导致的医疗机构内感染暴发事件。床护比不到位,上报不及时如果仔细核算,会发现此次院感事件中,在院新生儿感染比例高达81%。医院管理问题不可忽视,第一点就是人员设置。根据通报,「对于发生感染风险较高的新生儿科,医院未落实人员配备要求,护理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床护比不达标;清明假期期间,仅安排1名卫生员负责ICU的消毒工作。」而对于新生儿危重症科室来说,高质量专业护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其中,最基础的就是护理人员数量。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曾发布文件,要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人员配置要求护士床位比≥0.6,抢救床位比更是要求≥1.5,也就是2个新生儿至少应该配备3名专业护理人员。图源:《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然而,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ggmzc.com/zcmbjc/989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