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有佳人,其名为玉环,
明眸又皓齿,绝世而丰盈,
一笑百媚生,再笑花颜失,
宁不知暗服阿胶不肯道,却说温泉水滑洗凝脂。
----喵飨大当家改编
(图片源于网络)
大当家一直在说,古今往来,中国历史上最会吃喝玩乐的莫过于宋人,而宋人衣食住行的诸多风雅之事亦起源于李唐盛世,亦可谓饱暖思淫欲,大唐盛世,大唐盛世,中国有据考证的最早的食疗专著就是唐代孟诜的《补养方》,即《食疗本草》。
卷中第二十四条,孟鼻祖明确提到了驴皮熬制作胶,不过此时仅仅只提到了驴胶治风毒,且并未明确指出驴胶即为“阿胶”,只是在随着后续慢慢发展,才形成了现在我们所说的驴皮“阿胶”。所以,以后谁和您说阿胶自古就是驴皮熬胶,大当家把猫借你,砸他脸上。
那么,根据文献记载,“胶”与“阿胶”,在历史上究竟是怎样区分的呢,大当家以自身惨不忍睹的画风整理了下图:
由图可见,阿胶之所以为阿胶,其首要条件为阿井水,至于用料,一开始是牛皮为主,亦有其他皮(包括马皮、猪皮等),凡以阿井水熬制而成,均为“阿胶”。
后来,为了区别非阿井水所熬制的胶,各位先师才将胶分为“阿胶”、“黄明胶”、“白胶(鹿角胶)”三种。
一直到清,慢慢开始以驴皮为主,并逐步定性,成为现在我们所知道的胶阿。所以呀,阿胶虽已有千年的历史,且在现阶段涨价涨的比黄金还快,但就不是一回事儿,以驴皮为制胶主料不过就明清至今的时间罢了。
喵飨素以考证为先,以典籍为证,接下来部分,就是标题党所说的技术贴了,不想涨姿势的可以直接拉到下方点击“喵飨汉方”进入微店逛逛!十方四物与即将开定的贵妃膏,都含有介个贵贵的好东西。
技术贴,纯白文
_
人物、年代不详-《神农本草经》-上经:
成书年不详,大约为秦汉战国年间,提出了“阿胶”一词,但并未说明阿胶专为驴皮所制,原文记载:
“味甘平。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轻身益气,一名傅致胶。《名医》曰:生平东郡煮牛皮作之,出东阿。案二胶,本经不着所出,疑本经但作胶,《名医》增白字阿字,分为二条。上兽,上品六种,旧同。”
南朝-陶弘景-《名医别录》-上品卷第一:
成书于公元-魏晋年间,补充《神农本草经》阿胶条目,提出牛皮熬,出自东阿,原文记载:
“微温,无毒。主丈夫少腹痛,虚劳羸瘦,阴气不足,脚酸不能久立,养肝气。生东平郡,煮牛皮作之。出东阿。(恶大黄,得火良。)”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五
成书于公元-北魏年间,是为《水经》批注,指出东阿煮胶,但未能提及所用材质是何,原文记载:
“河水又东北与邓里渠合,水上承大河于东阿县西,东径东阿县故城北。故卫邑也。应仲瑗曰,有西,故称东。魏封曹植为王国。大城北门内西侧,皋上有大井,其巨若轮,深六七丈,岁尝煮胶,以贡天府。《本草》所谓阿胶也。故世俗有阿井之名。”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煮胶第九十
成书于公元~年间,提到了详细的煮胶方法,以及煮胶用的皮,“煮胶法”原文详载:
“煮胶要用二月、三月、九月、十月,余月则不成。热则不凝,无作饼。寒则冻瘃,令胶不黏。沙牛皮、水牛皮、猪皮为上,驴、马、驼、骡皮为次。其胶势力,虽复相似,但驴、马皮薄毛多,胶少,倍费樵薪。”
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
撰于年,提到了阿井水及驴皮,原文记载:
“阿井水煎成胶,人间用者多非真也,凡胶能疗风、止泄、补虚。驴皮胶主风为最。“
唐代-苏敬等人-《唐新修本草》-卷第十五
成书于公元-年间,世称《唐本草》,提出用牛皮熬制,东阿出胶,名为阿胶,原文记载:
“阿胶,味甘,平、微温,无毒。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羸瘦,阴气不足,脚酸不能久立,养肝气。久服轻身益气。一名傅致胶。生东平郡,煮牛皮作之。出东阿。恶大黄,得火良。出东阿,故名阿胶。今都下能作之,用皮亦有老少,胶则有清浊。凡三种:清薄者,书画用;浓而清者,名为盆覆胶,作药用之,用之皆火炙,丸散须极燥,入汤微炙尔;浊黑者,可胶物用,不入药也。用一片鹿角即成胶,不尔不成也。”
宋代-王衮-《博济方》-卷四
编载年不详,公刊于公元年,提出“真阿胶”一说,但未曾提及以何制胶,以及何处制胶,原文记载:
“真阿胶(四斤,火炙令热为炒)蛇蜕皮(一条,烧灰)熟艾(半两,烧灰)败笔(一管,用头烧灰大麦花少许,炙干,如无此花,以麦上牙子代之亦可,为细末上五味一处,研令细,以软粳米饭为丸,如鸡豆大,如丸时粘手,以少许面为丸。”
宋朝-苏颂等编撰-《本草图经》-兽禽部卷第十三
书成于年,提出真阿胶由阿井水与黑驴皮所制,原文记载:
“阿胶,今郓州皆能作之,以阿县城北井水作煮为真。造之,阿井水煎乌驴皮,如常煎胶法。寻方书所说,所以胜诸胶者,大抵以驴皮得阿井水乃佳耳。
宋-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
北宋元丰五年年成书,提出以阿井水煎驴皮制胶,原文记载:
“阿井水煎乌驴皮如常煎胶法”。
宋-寇宗爽-《本草衍义》-卷十六
编载年不详,据说是在其为宦十余年间所著,公刊于公元年,提及煎胶所用皮,原文记载:
“煎胶用皮者,取其发散皮肤之外也。仍须乌者,用乌之意,如用乌鸡子、乌蛇、乌鸦之类。其物虽治风,然更取其水色,盖以制其热则生风之义。”
宋-寇宗爽-《图经衍义本草》-卷之二十七
成书于公元年前,于公元年公刊,提出真阿胶为阿井水煎乌驴皮,原文记载:
“阿胶,出东平郡,煮牛皮作之。出东阿,故名阿胶。今郓州皆能作之,以阿县城北井水作煮为真。造之,用阿井水煎乌驴皮,如常煎胶法。井官禁,真胶亦,难得,都下货者甚多,恐非真。寻方书所说:所以胜诸胶者,大抵以驴皮得阿井水乃佳耳。”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兽部
起编年不详,据推算,编载于-年间,集各名家之所述,亦并未明确提出阿胶为驴皮专制,但可见阿胶,需阿井水,原文记载:
1.兽部,第五十卷,牛:“皮(水牛者良),水气浮肿,小便涩少。以皮蒸熟,切入豉汁食之(《心镜》)。熬胶最良(详阿胶)。”
2.兽部,第五十卷,黄明胶:“牛皮胶(《食疗》)、水胶(《外台》)、海犀膏。权曰∶白胶,一名黄明胶。颂曰∶今方家所用黄明胶,多是牛皮。《本经》阿胶亦用牛皮。是二胶亦通用。但今牛皮胶制作不精,故不堪用,只以胶物耳。而鹿角胶《本经》谓之白胶,处处能作,但功倍于牛胶,故鲜有真者。时珍曰∶案∶《本经》,白胶一名鹿角胶,煮鹿角作之;阿胶一名傅致胶,煮牛皮作之。其说甚明。黄明胶即今水胶,乃牛皮所作,其色黄明,非白胶也,但非阿井水所作耳。甄权以黄明为鹿角白胶,唐慎微又采黄明诸方附之,并误矣。今正其误,析附阿胶之后。但其功用,亦与阿胶仿佛。苟阿胶难得,则真牛皮胶亦可权用。其性味皆平补,宜于虚热。若鹿角胶则性味热补,非虚热者所宜,不可不致辩也。”
3.兽部,第五十卷,驴:“皮煎胶食之,治一切风毒,骨节痛,呻吟不止。和酒服更良其生皮,覆疟疾人,良(孟诜)。煎胶食,主鼻洪吐血,肠风血痢,崩中带下旧一,新一。”
清-汪昂(讱庵)-《本草备要》-禽兽部
公刊于公元年,将驴皮与牛皮区分开提及,原文记载:
“驴皮煎胶,取其发散皮肤之外。用乌者,取其属水以制热则生风之义,故又治风也。陈自明曰:补虚用牛皮胶,去风用驴皮胶。”
清-顾靖远-《顾松园医镜》-卷二·礼集-兽部
撰于年,提出真阿胶乃驴皮阿井水所制,原文记载:
“真阿胶,甘寒平,入肺、肝、肾三经。用乌驴皮阿井水煎成,真者色带油绿,光明脆彻,历夏不柔,亦无臭气,但最难得。贷者皆伪,杂皮造成,质浊气秽,不堪入药。”
清-王秉衡-《重庆堂随笔》-卷下
公刊于年,驴皮阿井水所制阿胶,原文记载:
“驴皮煎胶而用阿井水者,取济水之伏流也。其不名驴皮胶而名阿胶,乃功归至静之水,以制浮动之火,故能愈血证。”
清-张秉成-《本草便读》-兽部
公刊于年,提出用黑驴皮以阿井水煎成阿胶,原文记载:
“阿井出山东。为济水所伏流之处。其水清而且重。无论尘滓。皆可澄,用济水以煎成。涤垢行瘀。功专治嗽。藉驴皮之功用。补阴益血。力主祛风。且能润燥化痰。味甘咸而平性。并可入肝及肺。治痿弱与虚劳。(阿胶。用黑驴皮以阿井水煎成。阿井出山东。为济水所伏流之处。其水清而且重。无论尘滓。皆可澄下。即以少许用搅浊水。亦能立清。黑驴皮皮可入肺。黑能入肾。血肉有情之品。使之金水相生。补养血液。肝为藏血之地。血足则肝木受荣。风邪自息。和合煎胶。为治虚劳咳嗽一切血证之要药。味甘咸平。以清脆明亮。不腥秽。不柔软者为佳。)”
清末-曹炳章-《增订伪药条辨》
成书于-年,书中明确提出了阿胶为阿井水煎驴皮所制,原文记载:
“阿胶出山东东阿县,以纯驴皮、阿井水煎之,故名阿胶。其色光洁,其味甘咸,其气清香,此真阿胶也。”
民国-陈存仁主编-世界书局编印-《中国药学大辞典》
公刊于年,提出真阿胶由阿井水与黑驴皮所制,原文记载:
“每年春季,选择纯黑无病健驴,饲以狮耳山之草,饮以狼溪河之水,至冬宰杀取皮,浸狼溪河内四五日,刮毛涤垢再浸漂数日,取阿井水,用桑柴火熬三昼夜,去渣滤清,用银锅金铲,加参、蓍、归、芎、桔、桂、甘草诸药汁再熬制成胶,其色光洁,味甘咸,气清香,此即真阿胶也”。
看了这些,有没有被大当家感动?其实无论阿胶也好,灵芝也罢,名贵食材固然有其价值,但,万物生于世,各行其道。不论如何说自己怎样正宗,只要莫忘了本心就好。
秋已入半,冬藏~~~~就要开始了
赞赏
人赞赏
白癜风的发病因素有哪些得了白癜风能治得好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ggmzc.com/zcmbjc/979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