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肠道健康问题,如:便秘、腹泻、不消化等。这些小问题往往不被重视,但久而久之,可能对全身都造成影响。而养护好肠道,则是保持健康至关重要的一步,甚至有“养生先养肠”的说法。
为什么说“养生先养肠”?肠道在人体中究竟占据什么地位?我们又该如何守护肠道健康?
1
为什么说“养生先养肠”?
肠道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包括小肠、大肠和直肠3大段。它的健康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人的健康状况,可以说是人体健康的基石。
1肠道的重要性
①重要的消化器官:人每天摄入的食物,80%需要肠道吸收,%靠肠道吸收。如果肠道功能异常,机体就难以得到足够的营养。
②最大的排污器官:人体80%以上的代谢废物由肠道排出。如果肠道排泄受阻,滞留的有毒有害物质可能被重新吸收入血,影响机体健康。
③最大的免疫器官:人体70%的免疫力来自肠道;95%以上的感染性疾病与消化道有关,不少学者认为肠道的健康程度与寿命息息相关。
2肠道与全身器官关系密切
人体是一个系统,各组织器官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肠道也不例外,它与全身器官都密切相关,比如:
?肠道与肝脏:肠道吸收的“毒素”会进入肝脏进行解毒,如果肠道屏障功能被破坏,“毒素”更易进入血液,就会造成肝脏负荷增加,从而影响肝脏健康。
?肠道与大脑:两者之间存在一种联系,称为“肠脑轴”。肠道功能异常的病人中,很大一部分通常伴有与压力相关疾病或其它脑部疾病;大脑健康状况不佳的迹象之一也包括消化功能下降。
?肠道与甲状腺: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可直接影响肠道运动,甲状腺功能减退还会增加肠漏等病症风险;如果肠道发生感染或慢性炎症,可导致细胞因子活性升高,影响甲状腺激素的转化,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3肠道健康与50多种疾病相关
肠道的内容物除了食物、代谢废物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微生物。人体肠道内大概有1.5公斤微生物,以细菌为主,分为益生菌、致病菌、条件致病菌三种类型,通过保持三者数量的平衡,可以维持肠道环境的稳定。
如果肠道健康,致病菌会受到有益菌群的抵抗,随大便排出;如果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致病菌就会突破肠黏膜的保护屏障进入身体各处,引发多种疾病。
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和哥德堡大学的一项联合研究显示,人肠道菌群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和中风相关联。当正常人肠道出现炎症、不适时,会增加中风风险。另有研究发现,包括肥胖、糖尿病、癌症、自闭症等在内的50多种疾病都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
2
这些习惯太伤肠
很多人还在做
既然肠道健康如此重要,平时在生活中,就应该积极避免容易导致肠道“受伤”的因素。
1爱吃烤肉
烧烤时的温度可高达℃以上,此时肉类中的蛋白质和脂肪会分解出多环芳烃和杂环胺等致癌物质,而且越焦的地方,有害物质越多。
这种肉类经肠道吸收养分后,形成的代谢产物对结直肠肠壁有毒性,若长年累月与肠粘膜相互作用,就可能诱发肠粘膜畸变、恶变,出现息肉(癌前病变),甚至导致肠癌。
平时应尽量少吃或不吃烤肉,如果实在喜欢,可先将肉用纯生啤酒腌制一会儿,让啤酒中的抗氧化成分减少烧烤中致癌物的形成。烧烤时也要时常翻面,以免持续高温产生更多的致癌物质。
2爱吃高脂食物
脂肪进入肠道以后,人体会分泌胆汁来帮助消化和吸收脂肪。如果频繁大量进食高脂肪食物,肠道中胆汁的浓度就会上升,而过多的胆汁酸和胆盐都会强烈刺激肠粘膜,引起肠粘膜增生形成息肉,还可能诱导已有的息肉发生恶变。
建议每人每天的脂肪摄入量不超过60g,大约相当于g五花肉。食用高脂食物的同时,也可适当吃些豆腐,尤其是冻豆腐。豆腐中富含的不饱和脂肪酸能促进脂肪分解代谢,从而达到减少脂肪摄入、辅助保护肠道的目的。
3饮食太“节俭”
很多人怕浪费,剩饭剩菜放了好几天也不舍得扔。但冰箱不是保险箱,冷藏温度下有些细菌仍然可能存活并生长,如果经常食用放置过久的食物,就可能打破肠道中原有的菌群平衡,增加肠道疾病甚至其他系统疾病的风险。
建议食物现做现吃,尽量不剩饭菜。如果有饭菜剩余,应密封放入冰箱保存,下顿食用时充分加热;还可适当加点醋,有助于刺激胃液分泌,让进入人体的部分细菌在胃中就被消灭掉,从而降低肠道菌群失调风险,保护肠道。
4冰箱长期不清洁
冰箱里可能存在大量嗜冷菌,比如:李斯特菌。它不仅能在寒冷的环境中生长并大量繁殖,在冷冻室也能长期存活,很容易污染肉类、开封的乳制品、水果等,威胁人类健康。
建议经常用浓度70%的酒精+食醋清洁冰箱,再用清水洗净。另外,细菌是往下走的,即食食物应尽量密封放在冰箱上层,生食放在冰箱下层,以免交叉污染。
5盲信“排宿便”
在医学上,根本没有宿便这个概念。如果盲目追求“排宿便”而长期服用泻药等,可能打破肠道菌群平衡,还容易导致肠道壁细胞增生,增加肠息肉,甚至肠癌风险。
如果超过3天不排便属于便秘,可适当多喝水(每天0ml以上)促进粪便排出,必要时需就医治疗。
6滥用抗生素
近年来,抗生素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据统计,在抗生素的使用人群中约1/3的人根本不需要用抗生素!而美国最新的一项研究发现,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衡,增加肠癌风险。
7长期久坐
人在坐着的时候,直肠有一个弯折的角度,容易影响直肠或盆腔附近的血液循环。所以久坐会影响内脏供血,并直接影响肠道的蠕动速度,减慢肠道内有毒有害物质的排出。建议每次静坐时间不超过90分钟,以免增加肠道疾病风险。
3
常见小症状
可能是肠道异常的“信号”
生活中,应多留心身体上的变化,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可能预示肠道疾病。
1大便改变
如果大便规律改变,如:次数增加、形状改变、时间变长、排便时腹痛、有排便不尽的感觉等,可能预示肠癌来袭。
如果出现大便带血(粪便上有血,注意与痔疮相区分)、鲜血便(粪便与血液黏在一起)、黑便等情况,也需警惕肠癌。
2屁臭味特殊
如果屁臭呈臭鸡蛋味,可能是脂肪和蛋白质转化而成的胺类物质,预示肠道消化不良。如果某段时间忽然频繁出现这种气味,还伴随有便秘、便血、腹痛、有粘液排出等症状,要高度怀疑肠炎或肠道肿瘤。
如果屁臭呈腥臭味,类似于死鱼烂虾,可能是血液与食物残渣混合的味道,预示存在消化道出血。若同时出现便血的情况,需怀疑肠癌等疾病。
3面部异常
嘴唇,特别是下嘴唇,历来是中医诊断胃肠疾病的传统部位。如果下嘴唇出现紫黑色或纯黑色斑点,可能预示肠息肉或肠癌。
此外,中医“色诊第一人”王鸿谟王老认为,如果颧骨、舌头发红,可能预示肠炎。如果颧骨发红、舌象青紫,可能预示肠癌。
您的肠道健康吗?肠道也有年龄,生活习惯和身体素质都会影响到它。现代年轻人肠道老化的不在少数,其中女性尤甚。有些女性生理年龄只有二十多岁,其“肠道年龄”说有六十岁也不过分。想要健康长寿,肠道老化可不行。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ggmzc.com/zcmbhl/986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