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癜风的注意事项 http://m.39.net/disease/a_6323898.html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危害最大的肝病类型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据WHO报道,全世界约有2.57亿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每年有88.7万人死于HBV感染性相关疾病,其中尤以慢性乙肝治疗最为困难。我国也是HBV感染高发的国家之一,对于临床工作者来说,掌握可靠的慢性乙肝抗病毒药物治疗策略是极为重要的。
慢性乙肝的诊断标准
乙肝的临床诊断目前主要依赖相关抗原检查,如果病例首次出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或肝脏生化检测异常,如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AST)升高,或血清胆红素升高,则可诊断疑似急性乙肝病例。如有明确的证据表明6个月内曾检测过血清HBsAg为阴性,则可确诊急性乙肝病例。如果急性乙肝超过6个月,HBsAg仍为阳性,或发现HBsAg阳性超过6个月,且就诊时出现慢性肝病的体征,则可诊断为疑似慢性乙肝。
慢性乙肝治疗目标
不同于一般预后良好的急性乙肝,慢性乙肝患者病情长期迁延,治疗也格外困难。且慢性HBV感染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迄今为止也尚未阐明。因此,在启动正式治疗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对乙肝的治疗目标。一般来说,对于慢性乙肝患者,临床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的抑制HBV复制,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对于少数临床情况较好的患者,可追求临床治愈,也即停止治疗后仍保持HBsAg阴性、HBVDNA检测不到、肝脏生物化学指标正常、肝脏组织病变改善。
如何决定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
决定患者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则需要依据患者的HBVDNA、ALT水平和疾病严重程度共同决定。出现以下情况者,一般即可启动抗病毒治疗:1.血清HBVDNA阳性、ALT持续异常且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者,建议抗病毒治疗;2.对于血清HBVDNA阳性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HBsAg阳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建议抗病毒治疗;3.血清HBVDNA阳性、ALT正常,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建议抗病毒治疗;
肝组织学检查提示明显炎症和(或)纤维化;
有乙型肝炎肝硬化或乙型肝炎肝癌家族史且年龄30岁;
ALT持续正常、年龄30岁者,建议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技术检查或肝组织学检查,存在明显肝脏炎症或纤维化;
HBV相关肝外表现(如HBV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等)。
抗病毒药物治疗策略
核苷(酸)类似物(NAs)和干扰素-α是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最常使用的两类药物,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一、NAs药物NAs药物类型多样,一般情况下,初始治疗患者应首选强效低耐药药物(如恩替卡韦、富马酸替诺福韦酯、富马酸丙酚替诺福),且不建议将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用于HBV感染者的治疗。对于正在应用非首选药物的患者,建议立即换用强效低耐药药物,以进一步降低耐药风险。另外,在NAs药物使用过程中,还需定期进行HBVDNA定量,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出现HBVDNA定量较治疗中最低值升高>2lgIU/ml,排除依从性问题后,需及时给予挽救治疗,并进行耐药检测。二、干扰素目前我国已经批准干扰素用于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治疗,尤其多用于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的患者。但需要注意,有甲状腺疾病,既往抑郁症史,未控制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者,一般不建议使用干扰素。以下几类人群则严格禁止使用干扰素进行治疗:
妊娠期内或短期内有妊娠计划者;
精神病史者(具有精神分裂症或严重抑郁症等病史);
存在未能控制的癫痫者;
失代偿期肝硬化者;
存在未控制的自身免疫病者;
严重感染者;
存在视网膜疾病者;
心力衰竭者;
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疾病者。
另需注意的是,当患者使用干扰素后出现流感样综合征(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骨髓移植、精神异常、自身免疫病或其他不良反应时,应当及时处理,直至停药。
参考文献: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年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临床肝胆病杂志.;35(12):-.
编排:鹏宇
校对:瑞雪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ggmzc.com/zcmbzz/989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