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嘉宾:医院副院长赵媛媛
知识点:
1.不同的组织行为如何影响感控效果?
2.应急状态下如何做好感控?
3.如何核酸检测?
国内本轮疫情近日每天新增上千例新冠肺炎病例。目前我们对疫情防控形势认识尚不到位,医疗机构院感防控落实仍有不到位的地方。
一、两大感控策略
医院感控无非两种状态:应急状态和常态化。
1.应急状态下感控策略:1+3+7
①1+3+7
一个系统,即建立应急指挥系统,书记、院长任总指挥;
三套机制,即一日两会制、党总支负责制和动态调整制,任何机制不是一成不变的,感控策略要根据整体疫情动态调整;
七个专班,即成立以副院长为组长的7个专项工作组:综合协调组、医疗救治与学生管理组、核酸检测及信息化保障组、人力调配组、后勤保障组、宣传与医疗保障组、核酸采集组。
②新的组织模式
感控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医院整体协调组织,而不同的组织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手撑伞、一手干活,疫情时期的感控既要做好疫情防控,更要保障日常医疗救治工作。
那么,应急指挥系统如何通过组织行为学改变感控工作?业务职能部门横向打通,按系统分组管。
例如上述7个专项工作组的设置,其中核酸采集组的组建非常重要,医院没有。
疫情到来后,医院会出现「停摆」,患者无法住院的情况?医院已经没有精力去管非新冠肺炎患者。
应急状态下,医院需要不断抽调人员进行核酸采集工作,如果这部分工作仍由平时分管护理或业务的院长负责,医院就没有精力去做正常医疗救治工作,医院的日常医疗救治工作效率会下降。
医院一定要让分管医疗的副院长腾出精力,医院的日常医疗救治工作。
医院,即便是疫情最严重时期,日常医疗救治工作没有受到影响,手术量、住院量依然和平时一样,医务人员的收入没有受到影响。
其他组的设置同样如此,按医院管理,整个组织扁平化管理。
不是所有事情都要找医务处或者感控部门。
除此之外,医院成立28人的院感防控巡查组,对照8项20条督查清单,展开网格化、全覆盖、无死角督查巡查,划分片区,每个片区每天进行院感督导。
2.常态化感控策略:1+3+7+N
一个系统:常态化下的一个系统是成立书记、院长为主任的疫情防控办公室,所有工作由办公室协调开展,再结合日常分工,下设8个专项工作组;
三级巡查:院级巡查、院感防控组巡查、科级自查;
七道关口:核酸检测关、发热留观关、预检分诊关、教育培训关、安全防护关、消毒隔离关、门诊病房关,其中预检分诊--急诊科--发热门诊--留观病房一体化设计,急诊就诊的发热患者均到发热门诊救治,急诊科、留观病房联合成立急危重症救治团队;
N项保障:每日健康监测、全员风险排查、应急演练等措施,根据疫情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二、提高效率的两个技巧
越是紧急状态,流程越重要。
1.缩短核酸检测时间
①发热门诊建设独立检验场地
发热门诊里边要不要设核酸检测实验室?当然要。
这样可以实现闭环管理,1小时报核酸检测结果,发热门诊内部流转加快,患者滞留时间缩短,院感风险相应降低。
②梳理核酸检测流程
实现拟住院患者(陪护)2h报核酸检测结果。
③分片采集
调整门诊核酸采集地点,门诊患者核酸由集中采集调整为分片区,就近采集。
④成立标本运送—核酸检测专班
标本运送—核酸检测专班循环在各大采样点,5分钟收集一次,送至检验室,加快危急重症患者救治。
2.合理使用缓冲病区、病房
应急状态下启用缓冲病区,腾空整个病区收治有流行病学史未排除新冠的患者、危急重症无核酸结果的患者。
在缓冲病区对患者抢救与治疗后,将患者转移至缓冲病房,这样其他病区就能集中进行日常医疗救治工作。
缓冲病房可以持续设置,常态化下收治无核酸结果急需住院的患者,应急状态下专科救治无核酸结果的危急重症患者,同时可以收治任何状态下的住院期间不明原因发热患者。
三、感控的三个发展方向
医院感控不是一刀切,更不能变成医务人员的束缚,而要科学、精准、创新。
1.科学管控
三个同防:内外同防、医患同防、人物同防
三防融合:
基于规范行为、强化管控的「人防」、
基于提升技能、优化流程的「技防」、
基于科技创新、科学使用的「器防」
三封并重:
基于源头控制的「封堵」策略、
风险评估+「网格化」的「封控」策略、
全方位保障全闭环管理的「封闭」策略
2.精准防控
敏锐的风险识别能力:要有人专门(但不能是一把手)负责实时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ggmzc.com/zcmbzl/992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