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十点半,正当我陶醉于《少年们,请感谢高考吧!》这篇文章时——顺便说一下,在我写下上述文字的时候,该文的阅读量已经升至了,确实出乎了我的意料;有一位朋友打来电话,向我他三岁的宝宝发烧了。
虽然两天前我已经转发了儿科黄哥黄医生的文章来给大家做科普,可是依然未能消除宝爸宝妈们的“发热恐惧症”,今天,我将自己理解的儿科发热有关问题总结一下,给大家做一次再普及、再学习、再消化。
发热(我们口语中说的“发烧”)是儿科最常见症状之一,也是各位宝爸宝妈们最揪心最发愁的症状——大家注意,我在这里指的是一种“症状”,也就是说,发热,不是一种疾病,它是许多不同的疾病的表现形式。
那么,问题来了——这也是我们儿科医生在临床上经常被病人拷问的灵魂问题之一——医生,我们孩子为什么发烧?
发烧(以下为了通俗起见,我以下称发热为发烧)的原因有两大类:
第一,感染性发热:包括各种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等引起的感染;而感染的部位在儿科最常见的就是呼吸道:包括各种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疱疹性咽峡炎等等)和下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各种肺炎等),其次还有尿路感染、急性肠炎等等。
引起发热的第二个原因就是非感染性发热,这种情况相对少见,我们在此不做陈述。
知道什么原因引起发烧之后,我们最关心的就是:发烧是不是个坏事?这个问题事关重大,因为这关乎宝爸宝妈们是否淡定坦然。
在国际著名的关于儿童发热的指南中指出:除非超高热(41摄氏度以上),发烧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相反是有好处的,你可以理解为发烧是孩子自身的免疫系统在和病毒细菌作斗争。发热本身不会烧坏脑子,只有病毒细菌侵入脑内,才会引起脑损伤。有的婴幼儿,抵抗力差,体温正常甚至低体温时,同样也会出现化脓性脑膜炎。
那么,发烧时我们除了体温,还要注意孩子那些方面呢?
精神、精神、还是精神!精神状况很重要,如果发烧时精神状态很好,能吃能喝能玩,一般没啥大事,如果精神状态不好,各位宝爸宝妈一定要当心。
那发烧时我们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呢?
4个月以内的小宝宝建议物理降温。
大于4个月的孩子在体温大于38.5摄氏度和(或)出现明显不舒服的情况时,建议采用药物退热。
于是,有的家长会问:那怎么物理降温呢?
奶奶说要捂着出汗、爸爸说要在空调下吹着,娘儿俩为这事还吵了一架——有妈妈这么问我——那发烧应不应该捂汗呢?
我们要在正确的时间里做正确的事情——这要分清楚发烧的时期:发烧大约会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体温上升期:在这个时期,会出现手脚发凉、寒战、畏寒怕冷打哆嗦等症状,这时候要适当保暖,尤其是手脚这些末梢部位,可以用手帮孩子搓热手脚。
但发烧到第二阶段高热期时,这时候已经没有寒战了,孩子开始出汗,那就要充分散热,不要捂着了,将环境温度降下来有利于降温,但也没必要在空调下直吹。
发烧的第三个阶段是体温下降期,这时候出汗会很多,此时此刻一定要注意及时擦拭汗液,及时补充水分,防止脱水以及再次着凉。
除了物理降温,怎么吃药呢?
目前来讲,安全的儿童退热药有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其他类型的退热药不做推荐。
那需不需要两种药相互交替应用呢?
没有这个必要,但在临床工作中经常碰到不同的孩子对不同的退热药敏感程度不同,大家大可不必纠结,用你认为管事的上述两种退热药中的任何一种均可。
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发热引起惊厥怎么办?
这个大家参考我的文章《医生,快救命,我们的孩子发烧抽风了!》就可以了。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觉得我的文章有帮助,请转发至朋友圈,或许您的转发可以帮到更多人。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参考文献:
陈文彬,潘祥林等,《诊断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儿科黄哥黄医生的《宝宝发热十问儿科医生,有孩子的家长一定要看,非常重要》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锋论
您的赞赏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ggmzc.com/zcmbzl/989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