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年12月第43卷第12期
近日,“高通量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病原微生物的临床应用规范化专家共识”在《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发布。首都医科医院鲁辛辛教授及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王成彬教授作为通信作者,微远基因CEO李永军先生对该共识中所涉及的技术路线及方法给予验证,并提出修改建议。本文特别摘录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宏基因组下一代测序(mNGS)技术直接针对标本中核酸无偏倚检测病原微生物序列。但是,mNGS需经标本前处理、核酸提取、文库制备、上机测序、数据库比对、报告生成及结果解读等一系列过程,对技术平台及人员素质要求较高。为规范mNGS技术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提高危急重症、疑难感染性疾病和新发突发传染病的救治水平,在多项国家科技专项的支持下,本领域有关专家起草了本共识,以促进mNGS技术的规范应用和良性发展。一临床应用的基本要求
基于医学决策的mNGS病原微生物检测申请,一般用于传统检验方法未能给出明确病原学结果从而影响患者准确诊疗的感染性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验证常规检验结果或排除其他发热疾病。推荐临床通过拟诊先行传统微生物检验及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拟诊疑似常见病原微生物,不盲目使用mNGS技术。在必要或紧急情况下,如危急重症、疑难感染、群体性感染事件等,可考虑作为一线检测方法。表1列出了mNGS临床应用适应性说明。
建议1
原则上,临床怀疑病原微生物感染,常规方法未得到明确病原学证据而影响临床救治时,可利用mNGS进一步确认。鼓励临床在排除常见病原微生物后有目的选择mNGS。申请单应填写临床表现、症状体征、治疗经过、现病史、流行病学史及既往史等。测序实验室应让申请者知晓不同类型感染性疾病的标本选择、采集时机、采集方式、送检量、转运及储存条件、不同mNGS检测策略的适用范围。疑为传染病应符合国家相关生物安全标本采集及转运要求。申请者可提出重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ggmzc.com/zcmbzl/988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