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湖北省十堰房县发布《发热病人就诊奖励办法公告》,为促进发热人员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特制定发热病人就诊奖励办法,其中写道: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的,奖励元。(2月9日《湖北日报》)
发热主动就诊,这是常识。如果在平时,基本没有什么问题。然而,在特殊时期,一些人对病毒认识不充分,不配合、不理解,害怕就诊途中被感染,或者是对自身盲目自信不愿意参与筛查。凡此种种,都可能造成感染者不能被及时发现、及时就诊,给防控工作增加困难,给社会增加不确定因素。
因为知识结构、思想意识、个人视野的差异,不同的人认识不同。加上此次疫情的危害、影响前所未有,很多人存在侥幸心理,这给基层的排查工作增加了不少困难。对于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的奖励元,这也算是非常时期非常手段,也实属无奈之举。
试问,一个县级财政能有多少资金余额?尤其在防控抗疫的关键时刻,必须将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即便如此,恐怕也是捉襟见肘。但是,当地敢于拿出一笔资金来奖励主动就诊的人员,体现了决策者的魄力。即便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也要把这件事办好。
换个角度,同时也说明了当地防控疫情的压力大,任务重,时间紧迫。通过奖励来刺激发热者,让新冠肺炎的潜在患者主动接受检查,当发热者和官方的力量都往一处使时,必然会提高效率。
据最新消息,2月10日下午,房县卫健局局长卢启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群众非常理解和支持,效果超过预期,仅仅一天半时间,就有78医院就诊,从这些人中目前已经筛查出了两例疑似病例。
我们不妄自揣测78名发热病人就诊的动力,但是也不能忽略当地发布奖励办法后的启发作用。有人为了领奖金而主动就诊,有人看到奖励办法后意识发生变化从而就诊,这都是是正常的,都是该奖励办法的功劳。
以奖励来刺激群众主动接受检查,必然会存在一些需要斟酌的地方,比如忽视了公民的法定责任,且有简单粗暴、懒政惰政的嫌疑。在特殊时期,核心问题是要筛查出可疑感染病例。在我个人看来,与疫情感染相比,这些所谓的纰漏其实是可以忽略的。特殊时期用特殊办法,应该得到尊重,而不是吹毛求疵。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ggmzc.com/zcmbyy/991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