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家崔永玲 http://m.39.net/pf/a_6537723.html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
常态化防控工作的通告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识疫情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长期性,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线攻坚战”,建立“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机制,切实做好大连市加快推进复工复产形势下的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现就有关工作要求通告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全面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责任,以“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为防控重点,将疫情防控纳入到社会治理体系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当中,继续强化四方责任,逐步由“党委政府完全主导联防联控为主”向“专业指导下群防群控、自防自控为主”转变,形成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共同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防控格局。
(二)将防控工作职责固化到现有的行政组织构架之中,疫情防控与日常工作相融合,应急处置与常态化防控相结合,将在疫情期间形成的好做法固化为居民健康生活的好习惯,转变为城市精细化管理和社会健康治理的长效举措。
(三)围绕疫情防控暴露出的问题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理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疫情监测预警能力,健全重大疫情、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救治体系,构建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常态化疫情防控体系,有力保障生产生活秩序的全面恢复。
(四)加大大数据平台的支撑力度,依托科研院所开展科研攻关和创新技术应用,力求让科学防控贯穿始终。
二、基本原则
(一)聚焦体制机制,防控体系健全完善。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统筹完善公共卫生、医疗救治、物资保障、城市运行、社区治理等各环节,健全完善重大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升重大疫情防控能力。
(二)聚焦自防自控,社会全员自治管理。
将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主动防控情况纳入社会信用监管体系,提升社会公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防护的能力,推广市民文明健康公约,构筑自防自控、群防群控、全民自治的防控格局。
(三)聚焦基层基础,防控策略重心下移。
防控资源和力量向社区下沉,完善城乡社区群防群控工作机制,强化社区防控网格化管理和社区服务精细化供给,夯实基层防线,完成从围堵防控到主动防御、从硬隔离到软着陆的转变。
(四)聚焦重点难点,防范举措精准高效。
突出科技赋能、科学研判、信息支撑、动态防控和精准施策,快速准确把握疫情新变化新特征,做好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的疫情防控,提高防控举措的智能性和有效性。
(五)聚焦效率效果,应急机制务实管用。
健全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机制,优化处置流程、强化快速响应、细化培训演练、深化联防联控,建立健全平战结合机制,加快建设分级多元、保障有力的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三、防控策略
常态化疫情防控,关键在于“常态化”,要义在于“精准”,要一以贯之,坚持预防为主,决不放松,贯彻常态化防控策略,长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一)疫情研判和应急处置常态化
要充分认识疫情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做好打持久战的各项准备。强化疫情研判能力,充分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技术手段,快速有效地收集、研判、核查、处置各类信息,根据疫情形势发展,及时、常态、科学研判,动态调整风险等级和应急响应级别,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断调整完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和各项配套工作方案,为疫情防控科学化、精准化、高效化提供支撑。
切实做好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管理,完善聚集性疫情防控措施,落实“筛查-诊断-报告-隔离”闭环管理要求,一旦发生社区聚集性疫情或出现社区传播,要遵循“早、小、严、实”的原则,及时快速处置,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扑灭一起,严防疫情输出和蔓延。
及时总结完善疫情防控过程中形成的好经验并将之固化为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组织体系、抓紧抓实联防联控、落细落好防控措施,加强平战结合能力,将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队伍建设、应急培训演练等应急准备工作融入常态化日常管理,强化应急意识、提升应急能力。
(二)社区精准精细防控常态化
牢固树立社区防控阵地意识,进一步完善社区防控工作机制,压实“四方”责任,落实“四早”措施,强化社区防控网格化管理,推动防控数据向社区推送,防控关口向社区前移。
根据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原则,科学研判疫情波及范围、严重程度、社会影响等因素,根据各地应急相应级别和县域疫情风险等级动态变化,及时调整完善社区防控策略,进一步细化实化社区防控各项措施。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把基层卫生健康服务的“网底”兜实、兜牢,借助家庭医生签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诊疗和健康管理,防控关口前移,加强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筛查,发挥传染病防控“第一守门人”和哨点作用。
建立健全社区防控工作力量统筹机制,建立社区常态化防控工作队伍,将各级企事业单位下沉人员纳入社区防控工作队伍,由城乡社区组织根据疫情防控需要统筹使用,将物业管理、业主委员会纳入属地疫情联防联控体系。
在工作力量配备、防控物资调配、应急机制完善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切实提高社区治理和服务能力,守牢守严疫情防控的社区防线。
(三)外防输入和内防反弹常态化
外防输入和内防反弹是当前乃至较长一段时间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
在严防境外疫情输入方面,进一步加强口岸卫生检疫,严格入境人员管理,织密严防严控网络,不断优化跟踪分析、入境严管、口岸检疫、封闭转运、集中隔离、医疗救治、信息推送、全程监控的“国门”到“家门”全链条严防严控闭环体系,保证无缝衔接和闭环运作,实现“及时管控一代病例、有效预防二代病例、切实杜绝三代病例”,坚决防范境外输入性病例导致的疫情扩散和蔓延。
在严防国内疫情重点地区疫情输入方面,加强疫情风险研判,动态调整国内疫情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要求重点地区来连人员主动向社区和单位报备,充分发挥联防联控、群防群治、自防自控工作机制,坚持用好信息化大数据手段,发挥基层网格化管理作用,精准管控,突出抓好重点地区来连人员监测、跟踪、筛查工作。鼓励居民主动监督报告,严格排查、不漏一人。
在内防反弹方面,重在巩固战果,要精准识别疫情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中存在的反弹风险,按照不同风险等级,制定差异化的有效防控策略。
(四)医疗及疾控机构防控常态化
提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分析研判、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和应急处置能力。强化医防结合,预防为主,关口前移,按照“平战结合、安全实用”的原则,筑牢医疗机构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防线,优化发热病人的就诊流程,继续做好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工作,继续严格执行传染病的网络直报制度。
将检测范围进一步扩大至新冠肺炎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以及有特殊要求的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人群等,实现2小时网络直报、12小时反馈检测结果。通过社区、医疗机构发热门诊、面对面流调三道防线,及时发现和报告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加强治愈出院病例等重点人群监测,精准筛查发现散发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及时进行集中救治,坚持“四集中”,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强化住院患者鉴别诊断,医院防控漏洞。
要加强医护人员安全防护,医院环境通风管理,落实分区管理要求,合理划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区别医务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医院陪护人员的管理,坚决防止医患交叉感染,医院感控防线。
市区两级医疗、疾控机构要加强实验室建设,尽快提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医疗机构要完善物资储备品种、规模和结构,创新储备方式,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加强就诊患者管理,做好院内引导和防控指导,尽量避免患者拥挤或人群聚集的情况出现。对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做好医学观察、跟踪随访和恢复期康复工作。
(五)企事业单位防控常态化
按照《企业及员工疫情防控措施20条(第二版)》的“十到位”要求,企事业单位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加强防疫物资保障,制定具有企事业单位特点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扫码进入、员工健康管理、通风消毒、宣传引导等日常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常抓不懈。防控责任到岗到人,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规范处置与报告。
(六)属地管理和行业监管常态化
各级党委、政府落实属地责任,成立常设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统一领导本辖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将疫情防控工作纳入到社会治理体系中,制定本地区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充分发挥乡镇(街道)、村(社区)属地管理作用,对辖区内所有机关企事业单位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全覆盖排查管理,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行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责任,制定常态化的行业疫情防控措施和监督管理制度,将疫情防控工作纳入到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进行部署、考核、指导和监控,督促单位切实履行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推动复工复产“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对落实防控措施不到位的情况,及时予以指导和纠正,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单位,依法及时进行处理。
(七)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促进常态化
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大力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努力营造干净整洁的城乡人居环境;动员市民积极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ggmzc.com/zcmbyy/991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