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荨麻疹网上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8596243.html张虓宇编译徐子锋审校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硬膜外镇痛是目前主流的分娩镇痛方式,然而约有26%的女性在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期间出现硬膜外相关产时发热(ERMF)[1]。产时发热意味着产妇可能需要频繁的产科干预,增加30%额外的抗生素使用可能,多数情况下这些抗生素是无需使用的[2]。同时,ERMF降低阴道分娩的成功率,以及增加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3]。然而,迄今为止引起ERMF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由于绝大多发生ERMF的产妇没有胎盘感染证据,因此推测导致产妇发热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母体的炎症反应[4]。
发热需要全身释放致热细胞因子,主要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IL-1b。抗致热细胞因子IL-1受体拮抗剂(IL-1ra)可以通过与IL-1受体结合直接抑制IL-1b的促炎作用,从而抑制发热反应的发生[5]。分娩镇痛一些常用的局部麻醉药物通过调节IL-1b或IL-1ra来影响体温变化可能是引起ERMF的潜在机制。局部麻醉药物的致炎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和组织特异性。布比卡因可能通过线粒体损伤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其机制包括引起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解偶联以及抑制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由此产生的活性氧类(ROS)产物与急性全身性炎症反应的产物相似[6]。线粒体代谢方式的改变以及ROS的生成可以激活NACHT,LRR,PYD机构域的蛋白质3(NLRP3)炎性体,这种蛋白可以促进IL-1b和IL-18成熟和释放,进而加剧下游致热细胞因子的产生[7]。Caspase-1不仅是白细胞合成NLRP3复合体以及生成IL-1b不可或缺的物质,而且还具有引发细胞凋亡以及通过非常规蛋白分泌调控IL-1ra释放的作用[8]。
产时发热的影响因素众多,目前针对此现象的研究多集中于临床现象调查和可能的干预方式开发,针对发病机制的研究正处于摸索阶段,而最受研究者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ggmzc.com/zcmbyy/987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