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下午2点半至4点半,医院儿科主任黄波坐诊“遵晚健康”名医,提醒广大家长朋友注意,“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周岁以内的婴幼儿,不宜穿得太多,以防“捂热综合征”。
穿得太多也不利健康
入冬以来,陆续有医院,医生检查时发现,宝宝全身汗湿,意识不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发烧的宝宝里里外外穿了5件衣服,最外面的还包着厚厚的棉被。
黄波说,像这样的家长并不是一个两个,经常遇到。越是发烧的孩子,大人越是往厚里“裹”,认为是给孩子“捂汗”。
家长的想法可以理解,孩子小怕被冻着,多穿几件保暖。确实,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自我体温调节能力还比较弱,需要在一个相对适中恒定的环境温度下才能维持正常的体温,有些早产儿还需要放在暖箱里呆上一阵子。但不少家长给孩子衣服穿得太多。尤其很多家长情愿在孩子脖子上塞个吸汗的毛巾,也不愿给孩子脱掉一件衣服,一到秋冬就把孩子穿得像个粽子,却不知道衣服穿多了一样会损害孩子的健康。
捂热综合征后果很可怕
据黄波介绍,捂热综合征,又称“婴儿蒙被缺氧综合征”或“婴儿闷热综合征”,是由于过度保暖、捂闷过久引起婴儿缺氧、高热、大汗、脱水、抽搐昏迷,乃至呼吸、循环衰竭的一种冬季常见急症,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为发病高峰期。1岁以内的婴儿,特别是3至4月内,若不注意科学护理,最易诱发此症。
因为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未健全,对外界气温的适应性较差,特别是出生后天以内的婴儿,产热量非常大,而出汗散热较为缓慢,产热和散热的不相协调使婴儿容易在环境影响下出现高热。捂热过久,影响了机体散热,体温就会急剧上升,患儿处于高热状态。
高温时末梢血管会代偿性扩张,出汗增多,高热也使机体代谢亢进,耗氧量增加,加之孩子被困在被窝里,缺乏新鲜空气,导致缺氧。由于小婴儿,特别是不满月的新生儿无力挣脱捂热的环境,持续下去病情往往迅速恶化,出现内环境失调和多个器官功能损害或衰竭。
一般患儿表现为面色先红后白、哭闹不安、反应迟钝、眼窝凹陷、口唇发青及呼吸急促、费力等。由于受到捂闷后又大量出汗失水,造成脑血流量减少,脑组织缺血缺氧,并可继发脑水肿。严重者脑细胞缺血坏死,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永久性损害,而遗留癫痫、弱智等后遗症。
捂热综合征起病急、病情重,容易影响心、脑、肾、胃肠道等多个器官,病死率可高达18.33%,后遗症也较多,其中以继发性癫痫最常见,其次还有脑性瘫痪、失明、失语、智能低下等。
冬天宝宝也别穿太多
黄波说,宝宝的新陈代谢旺盛,给孩子穿衣可以参照大人一样穿,甚至可以比大人少一件,不要刻意增加衣物。
手暖:摸一摸宝宝的小手心,看看是否温暖,如果温暖而无汗,即为穿衣适宜;
背暖:即宝宝的背部温暖却没有汗液冒出,如果背部出汗多,则很容易导致风寒湿等病邪入侵而生病;
肚暖:肚暖即保护好宝宝的脾胃,幼儿常因脾胃功能不足易在冷空气直接刺激下损伤脾胃功能。小肚子着凉容易拉肚子。所以,在睡觉时,也要给宝宝的小肚子盖上一层被子;
足暖:常言道,寒从脚起,腿脚一着凉,就很容易引起上呼吸道的疾患;因此,天冷后,要给宝宝穿上柔软温暖的袜子,入睡时也要给小脚丫盖好被子。
一凉:即为头凉,很多家长在冷天喜欢把孩子包裹起来,只露出一个憋得红红的小脸蛋,其实这也是不适宜的。人体的散热,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头部散发出来的,如果头被捂得严严实实,不利于散热。尤其是孩子在发烧的时候,更不能把头捂得严严实实。因此,头部适度保暖即可。
晚上睡觉时,切忌把婴幼儿包盖得过紧、过严、过厚,更不要无限制地在婴儿被褥周围放热水袋等取暖用品。不要让婴幼儿蒙被睡觉,也不要把小婴儿置于母亲腋下睡眠,或让婴儿含着乳头睡觉,因为宝宝一哭,妈妈就会下意识给他喂奶,有时候宝含着乳头就睡着了,乳房很容易堵着宝的口鼻,影响宝呼吸,更严重的甚至窒息。
总之,天冷后,在给宝宝穿衣保暖方面,一定要适度,一定要空气流通,穿着适宜宝宝最舒服。
微友问答
网友阿敏:小孩7岁了,最近感冒有些咳嗽,不想给孩子吃药。能不能光吃川贝冰糖雪梨止咳?
黄波:感冒引起的咳嗽分寒性咳嗽和热性咳嗽。寒性咳嗽表现为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稠,不易咯出,舌苔白或谈黄,这时用川贝冰糖雪梨会有效;而热性咳嗽主要表现为:咳嗽不爽,痰粘稠色黄,不易咳出,咽痛,舌红苔黄,这时用川贝冰糖雪梨就不会有效果!
手机尾号的读者:孩子患了手足口病,脚心上长了几个小疱疹,医生说孩子病情轻,不用住院,请问自己在家也行吗?应该吃点什么药呢?
黄波:对的,可以在家治疗观察!手足口病分普通病例及重症病例,只有重症病例才需住院治疗!普通病例在家治疗观察要点: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及皮肤清洁护理;药物可以口服些抗病毒药物:如四季抗病毒口服液、蓝芩口服液等!注意需密切观察有无发热、脸色不好、精神不好、惊跳等发生,一旦有上述情况发生,医院就诊!
来源:遵义晚报健康周刊
赞赏
长按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北京白癜风哪里看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ggmzc.com/zcmbyy/983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