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求职招聘交流微信群 http://cgia.cn/news/chanye/1662157.html
近日,国家卫健委会同有关部门修订发布了《公众和重点职业人群戴口罩指引(年8月版)》,对注意防护的场所、所戴口罩的类别等提出新要求。市民在哪些场所也需要戴口罩?戴口罩时有什么新要求?8月15日,对于与市民关系密切问题,根据新版指引,洛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朱鑫进行了解答。
朱鑫说,对于戴口罩的场合,新版指引中规定,除了需要在密闭场所戴口罩,处于人员密集的露天广场、剧场和公园等室外场所时,也需要佩戴口罩。
总体来说,以下6种情况,市民都需要佩戴口罩:
1.处于商场、超市、电影院、会场、展馆、机场、酒店公用区域等室内人员密集场所时;
2.乘坐厢式电梯和公交车、地铁、火车、长途车、飞机、轮船等公共交通工具时;
3.处于人员密集的露天广场、剧场、公园等室外场所时;
4.医院就诊、陪护时,接受体温检测、查验健康码、登记行程信息等健康检查时;
5.出现鼻咽不适、咳嗽、打喷嚏和发热等症状时;
6.在餐厅、食堂处于非进食状态时。
在新版指引中,建议公众家里日常备用一些高级别口罩,当家人出现鼻咽不适、咳嗽、打喷嚏和发热等症状,到医院就诊的时候,佩戴更高级别的口罩。从而保护自己,保护他人,全面防范传播风险。
这也就是说,市民家中可存留少量KN95、N95及以上级别的颗粒物防雾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备用。
疫情防控期间,建议市民日常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尽量避免购买一次性防护口罩,其阻隔病毒、细菌的效果略低。
同时,不少市民会反复使用口罩。新版指引中提醒,口罩出现脏污、变形、损坏、异味时需及时更换,每个口罩累计佩戴时间不超过8小时。
此外,新版指引划分了三类重点职业人群,主要涉及境外输入和污染传播高风险岗位、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和公共场所服务人员,其佩戴口罩的级别要求也不一样。
一、境外输入和污染传播高风险岗位人员,特别强调境外冷链食品、交通运输相关的海关工作人员和保洁员、搬运员、司机等岗位强化防护,工作期间全程佩戴颗粒物防护口罩。
二、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一般接触人员,如门诊和普通病房医护人员,保安、导医,挂号、收费、药房等工作人员,须全程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护级别口罩;接触潜在污染物的人员,如保洁员、护工、水暖工、化验室工作人员等,佩戴颗粒物防护口罩;接触病人或感染者岗位工作人员,如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医护人员、鼻咽拭子采样人员等,须全程戴医用防护口罩。
三、公共场所服务人员,包括乘务人员、安检人员、售货员、售票员、警察、厨师、酒店和餐馆服务员、快递员、货物配送员、门卫、保安、保洁等。以前要求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这次修订进行了提级强化,要求工作期间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更高防护级别口罩。
来源:洛阳网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ggmzc.com/zcmbyf/992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