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那家最好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话题讨论
“自发热内衣”?高科技还是智商税?
寒风凛凛,随着霸王级寒潮在来临,天气转眼间冷了起来。想要”美丽不冻人“的消费者们,再次将目光瞄准了”自发热内衣“。
所谓的“自发热内衣”,最早其实是从日本兴起的,面料以日化纤维为主。商家声称这种“自发热内衣”可以通过吸收人体散发的水分,主动产生热量,能够主动升温2-4℃。
红遍全网的“德绒”“石墨烯”等自发热纤维材料究竟是什么?真的是“黑科技”吗?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
“自发热”真能凭空发热?
看到“自发热”三个字,相信大家和小编有着一样的疑惑。我们都知道能量是需要来源的,真的有材料可以无缘无故的自己发热吗?
事实上,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种能够真正自己发热的材料,也就是说,没有真正意义上自发热的衣服。
▲某品牌自发热内衣宣传图(图片来自网络)
那么“自发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当织物纤维中的亲水基团和空气中的水分子结合,就会发出热量。各种纤维都会在吸湿过程中发热(物理课代表给你划重点),不过自发热内衣使用了吸湿发热材料进行编织,面料里有更多的亲水基团,这样就可以通过增大吸湿量来加强发热效果。所以,自发热内衣,这个热量来源就是你自己皮肤呼出的水蒸气。
所谓的“自发热”只是把“吸湿发热”换了概念而已,本质上还是一种保暖手段罢了,并不会自己发热。
当然,由于材料吸湿性的不同,吸湿发热功能的强弱是有差别的,比如粘纤、莫代尔纤维吸湿效果就比腈纶、氨纶等纤维要好很多。当我们去看这些所谓的“自发热内衣”时,就会发现,这些内衣差不多都会选用或部分采用吸湿性较好的材质,比如棉、莫代尔、人造棉等……
以某日本品牌的自发热内衣为例,这款内衣所采用的面料成分都是“聚酯纤维、粘胶纤维、腈纶、氨纶”这4种。
▲点击看大图,图片来源:网络
这4种成分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组成了完美天团。具体来说是这样的:
聚酯纤维:大家更熟悉的名字可能是「涤纶」「的确良」,是最常见的化纤,弹性好、抗皱性能佳;
粘胶纤维:简称粘纤,是一类纤维的统称,人造棉、人造丝都属于粘纤,吸湿性非常好,保暖性也不错;
腈(jīng)纶:注意人家不叫晴纶,保暖性超好,赛过羊毛;
氨纶:大家熟悉的「莱卡」就是氨纶的一种,拥有无敌弹性。
▲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导热材料,但它成本较高,目前还难以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图片来自网络)
至于所谓的“石墨烯材料”的自发热内衣,石墨烯是目前导热系数最高的材料,但它的价格也不是一般的昂贵,把它放在内衣当中当保暖原材料,怕是连成本都收不回来,所以石墨稀自发热在目前来看,更多是一种噱头。
“吸湿发热”也并非万能
说了那么多,你可能也看出来了,自发热内衣无非就是采用了吸湿性能更好的面料而已,并没有商家吹的那么“高科技”。
那么,它的保温性能有多好呢?答案是:可以超过普通的秋衣秋裤,但也不会超太多。自发热内衣可以用来缓解环境突变带来的寒冷冲击,但是很难长效抵御严寒。基于“自发热内衣”的发热特性,它的保暖性也有以下两个特点(或者说缺点):
北方效果不如南方好
由于是“吸湿发热”的设计原理,需要有保留水分才能释放热量。那么在冬季干冷的北方,衣效果肯定没有浙江好。
效果随时间变化较大,给人感觉不一定舒适
纤维吸湿放热是个动态过程,所以保持恒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纤维的吸水能力一定是有限的,它“吸湿发热”到一定程度就会停止,然后开始“吸热散湿”。也就是说自发热内衣其实一直在吸湿-放热-放湿-吸热的过程当中循环。可能一开始穿上感觉很暖和,时间长了却发现未必。这种忽冷忽热的感觉,对于一些皮肤敏感的人来说,算不上舒适。
FZ/T—《吸湿发热针织内衣》对这类产品的升温指标做出了更严格的规定:“最高升温值”不低于4℃;且30分钟内平均升温值不低于3℃”。满足这两个要求的才算是合格产品。
▲吸湿发热产品行业标准
当然了,这个数据只是在实验室内模拟极端情况后生成的,实际生活能不能达到所谓的37+3℃的效果,也是很难说的。
保暖不保暖,空气说了算
其实衣服保暖与否,取决于衣服内空气层的厚度。静止空气的热传导率最小,在空气不流动的前提下,纤维层能夹持的空气越多,服装的保暖性就越好。
▲优质羽绒的直径很细,能粘附更多的静止空气,所以是很好的保暖选择(图:triplefatgoose)
虽然衣服夹持的空气越多越保暖,但当空气层厚度达到10mm以上时,空气的对流变强,保暖性就会减少,所以裹成粽子和过于oversize都不可取。
另外,保持干爽对保暖也很重要,因为被润湿的衣物中大部分气孔会被水分代替,会导致服装的保暖性能大大降低。
因此,理想的保暖搭配应该是内薄软、中保暖、外防风,在含气量大的衣服外面一层一层叠加。
毛绒针织品含气量大,穿在里面靠近身体,可以在身体周围形成干燥而静止的空气,外面再穿一件质地紧密的外套,这样就可以获得一份保暖了。
综上
自发热内衣虽称不上“忽悠”,但任有炒作概念的嫌疑。对于此类“黑科技”的产品,我们一定要在了解其原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需求决定是否购买。面对寒风与低温,保持风度也要兼顾温度哦!
原标题:《网红“自发热内衣”?高科技还是智商税?》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ggmzc.com/zcmbyf/991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