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门诊有很多发热的宝贝来就医,小孩一旦发热,愁坏不少家长,想方设法求良方,更有家长盲目采用捂汗的方法给孩子退热,殊不知反倒害了孩子。
小儿发热都有哪些原因?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发热?什么情况下应该采用怎样的降温方法?现在就为大家介绍小儿发热的那些事儿。
何谓发热?
小儿正常肛温为36.5-37.5℃,舌下温度比肛温低0.3-0.5℃,腋下温度为36-37℃。每个人的正常体温略有不同,而且受许多因素影响。如肛温超过37.8℃,舌下温度超过37.5℃,腋下温度超过37.4℃,就可以认为是发热。
一般认为腋窝温38.0℃以下为低热,超过39.1℃为高热,超过40℃为超高热。持续发热2周以上为长期发热。
为何会发热?
感染性疾病
是发热的首位原因,包括常见的各种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以及全身性或局灶性感染。其中,以细菌和病毒引起的感染性发热最常见。
非感染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白血病、淋巴瘤、甲状腺功能亢进、重度脱水等。
①物理性,如中暑
②化学性,如重度安眠药中毒
③机械性,如脑出血、脑震荡、颅骨骨折等。
上述各种原因可直接损害体温调节中枢,致使其功能失常而引起发热。其中高热、无汗是这类发热的特点。
生理性波动
孩子的体温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会出现波动。傍晚时,孩子的体温往往比清晨时要高一点;孩子进食、哭闹、运动后,体温也会暂时升高;衣被过厚、室温过高,孩子的体温也会稍有升高。若这种幅度不大、暂时性的体温波动,只要孩子情况良好,活泼、精神,没有其他症状和体征,通常不考虑病态。
家长如何判断小孩是否发热?
错误的方式:用手摸小孩的额头和手心,觉得小孩皮肤发烫,就简单认为孩子发热。
孩子发热时,精神状态良好,吃喝正常,玩耍自如,可以选择在家观察,体温<38.5℃,应多喝水,注意穿衣和覆被的合理性(切忌捂汗退热),配合物理降温。体温>38.5℃,可服用合适剂量的退热药。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需送院治疗:①若发热>3天;发热同时伴有严重的呕吐或腹泻;②发热同时伴有头痛、耳痛或颈痛;③精神不佳、进食饮水少、烦躁、哭闹不安;④3个月以内、体温>38.0℃;⑤发生热性惊厥。
降温方式
物理降温
(1)急性发热时推荐选用温热水、药浴、冰敷、擦浴或减少衣物等降温方法。
(2)物理降温与退热剂联合使用时,体温下降速度快于单用退热剂。
药物降温
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为患儿最常用的退热剂,体温>38.5℃或出现明显不适时,建议采用退热剂治疗。
发热患儿的家庭护理
① 室内环境要保证一定的温度、湿度,注意通风,同时减少患儿体力活动的量,尽量不要外出,特别是到人多的地方。
② 充足的睡眠。
③ 多喝水,保持水分充足,有利于恢复。
④ 能过早给患儿进补,宜进食一些易消化的食物。
⑤ 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服用抗生素或中成药。
(文章来源:儿科)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中科白癫风医院北京中科医院是治啥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ggmzc.com/zcmbyf/985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