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的归商业,教育的归教育,学术的归学术,把三者混为一谈,都要求面面俱到,最终什么事都办不成。
一款名为《王者荣耀》的手机游戏近日大热,角色都取自中国历史和传说中的人物。不过,历史老师看了估计要吐血。荆轲竟然是女的,诗仙李白变成了刺客,名医扁鹊是用毒高手……
历史题材的游戏该不该偏离史实?有很大的争议,反对的认为历史就是历史,游戏就是游戏,没必要混为一谈。赞同的则认为角色都取自中国历史和传说中的人物,可游戏中从形象到内容都与历史、传说完全不符合,颠覆了传统的记忆。
如果能跟历史结合,这自然是最好的,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朝代多、人物多、事件多,要记住的东西实在太多。光靠看历史书,是记不全的,需要一些软一点的东西来帮助大家记忆联想。最理想的历史题材游戏应该是既符合史实,又符合传统,既传播了知识,又不浪费大家时间。可真有这么理想的一款产品吗?
游戏就是游戏,它不可能像历史一样推演,要不然直接看史书好了,何必开发一款游戏?游戏是有无限可能的,没有固定的结局过程,这跟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不是一回事。游戏也不可能还原历史,荆轲可以是男的,李白可以只是诗人,史书中荆轲只能刺秦王,游戏中的荆轲难道也只能刺秦王?就不能打打怪换换装备?连史书都不能完全还原历史,何况是游戏,这样的责任未免太大了些。玩游戏的人大概也不会直把游戏当历史,把游戏里的知识当常识。
要对现代的教育,对学生的求知欲有信心。我倒是对游戏多用历史人物持乐观的态度,比如在游戏中玩熟了的人物,到学历史书时,就不容易忘记,游戏还有可能激发学习的兴趣。我大学时代玩过一款叫三国群英传的游戏,取材于三国,里面的地名人名都是三国时代的真实的场景,虽然情节玩法都跟三国没什么关系,但却意外记住了看了多少遍《三国演义》也没能记住的名字,理顺了复杂的人物关系。
这么说不是鼓励大家玩游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从游戏中得到的知识是相当有限的,但花费的时间却相当多,还可能上瘾,不值得推广。
但是教育不妨借鉴一下游戏的经验,这其实是寓教于乐的老话题。为什么历史老师苦口婆心,学生埋首苦读,有时候的效果竟然不如一个游戏。又比如我们学英文,十几年的童子功还不会对话,人家学中文在中国呆个两年口语就很溜了,这种效果的对比才真正是该让教育脸红的东西。
跟游戏一样,在历史书之外,还有更多的文化产品在承担着启蒙的功能,我们对三国的兴趣是从《三国演义》中来的,而不是从《三国志》中来的,这就是史书和小说的差异。《三国演义》也有很多杜撰的东西,你能说这本书就没有价值,就会误导读者吗?一定要较这个真,那金庸的小说该怎么往下编呢?还要不要视作经典了?
历史并不那么容易被误导,我想,能被游戏引用的历史人物,大概不会是什么普通人,你有大把的机会大把的时间在各种各样的历史书或者文献中接触到他们。想了解明朝历史的,不妨先去看来《明朝的那些事儿》《万历十五年》这一类的书,它们比正史更能激发学习的兴趣。
商业的归商业,教育的归教育,学术的归学术,把三者混为一谈,都要求面面俱到,最终什么事都办不成。
i评舆情——
人民日报批《王者荣耀》,网友却是这么回复的
昨日,人民日报在微博上发布“荆轲是女的?《王者荣耀》能让小学生学好历史?”的文章引起巨大争议。文章指出《王者荣耀》中的游戏角色都取自中国历史和传说中的人物,可游戏中从形象到内容都与历史、传说完全不符合,颠覆了传统的记忆。人物按游戏的角色设定只是取了一个名字而已,与历史背景和人物经历并无关系,内容和精神被架空,有名无实,容易误导小学生。
文章发布后,迅速得到了扩散,评论区分分钟就炸了......
以下是爱评君收集到部分网友评论:
观点一:抗日神剧更歪曲历史!
天黑了:谁会把游戏里的当真?抗日神剧才影响历史吧。从一而终:别扯了,日本战国武将基本被游戏娘化遍了,刺客信条3把华盛顿黑出翔还不照样在美国发行了。
观点二:武侠小说哪一部不是改历史的?
平行宇宙:懒得争历史和社会影响的关系了。就尊重历史一点来讲,后宫穿越类的怎么处理?开心就好:就想问一句,武侠小说算不算歪曲历史?金庸武侠哪个不是虚构的,你有本身去喷下金庸试试。
观点三:玩游戏也助于理解历史
看的见听不到:我会再游戏中的时候因为喜欢英雄而特地去上网查找相关历史。私了:没有王者荣耀说不定连这些人的名字都记不全,而且他们的台词也有部分符合历史定位。
观点四:游戏不能瞎改历史
鳝解人意:但是我希望里面的人物能根据实际历史原版,因为玩久了,连我自己对这些人物的历史都混乱了。
投票区
——END——
一个有态度的公号
在下方留言↓
参与钱报栏目互动
观点见报,就发稿费
多多发言,任性发言!
赞赏
长按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效果好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ggmzc.com/zcmbyf/983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