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什么皮肤病医院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50708/4652392.html
本网讯疫情发生后,全国各地迅速做出响应,各地医务人员或驰援武汉,或坚守岗位,共同为战胜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元月下旬,医院正式吹响战疫“集结号”,急诊科团队责无旁贷地加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
整个春节期间,急诊科开启白加黑模式,大家都放弃休假,以非凡的勇气,用实际行动践行医者誓言,夜以继日坚守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从院前急救、普通发热门诊、缓冲抢救区、隔离病房到确诊患者的转运,都有急诊人忙碌的身影。
“您好!请测一下体温。您有哪里不舒服吗?”“您最近有没有去过武汉或接触过来自湖北武汉的人?”在抗击新冠肺炎战役中,发热门诊无疑是狙击疫情的前线“哨兵”。数据显示,约80%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经由发热门诊筛查而出。“作为医院,建立规范化发热门诊对疫情防控至关重要。”
抗疫“集结号”一吹响,在医院领导的指示下,急诊科兼顾普通发热门诊工作,将急诊科的一个相对隔离的诊室作为“普通发热诊室”,急诊科分设三区两通道,将普通发热患者与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进行分别诊治隔离,并及时更新具有防护作用的急诊预检分诊处。为保证院内安全及就诊的正常进行,急诊科24小时预检分诊处加强防控,对所有进入急诊科的患者及家属再次确认无流行病学史,水银体温计再次计测体温并记录,并设专人将流行病学史遗漏者引导至感染性疾病科就诊,将发热患者引导至普通发热门诊就诊。
然而,医院急诊量日均-,节假日甚至-左右的病患,近年来随着分级诊疗的实施,从外省或市外转入的危重症以每年10-20%的比例增长。高峰时期的发热患者每天也有20-30人,因此每天要从如此众多的危重就诊患者及发热患者中区分新冠肺炎患者谈何容易啊!况且新冠肺炎疫情如此之严峻、新冠肺炎诊治指南也随着人们的认识逐渐更新,可想而知急诊前台分诊的同事压力之大。
护士长孙洪主动担纲,带领团队在急诊入门设分诊发热岗,并不断改进发热分诊流程;随着危重患者的增加,科室一方面加强急诊分诊医护的资质,一方面并不断学习新知识,加深对感染性疾病的认识及处理流程,从科室内部开始针对性的系统培训,保证人人过关。同时,带动相关科室开展全方位的应对灾难急救的学习及分层次的医疗防护培训;医院紧急抽调多科室人手,护理部增派护士充实普通发热门诊力量。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不仅患者人心惶惶,医护人员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说不紧张那是假的,在疾病面前,每个人都是弱者。但作为医生,使命的力量促使我们敬畏生命的责任使然、不断前行。”急诊科负责同志及时对医护人员进行指导、培训,“现在年轻的医生满腔热情,但确实没有传染病方面的特殊培训,稍不注意可能就会忽视个人防护,这是我们这些经历过SARS的老医生最担心的。”除加紧授课、培训外,他还要兼顾普通发热患者的筛查、多学科会诊……每一天的防控工作都紧张而有序。
为避免院前和院内的交叉,急诊医生主动作为,将院前与院内交接前移至院外进行,辅班医生负责到院外查看患者病情,询问流行病学史,确保危重症患者能得到迅速、有效的治疗。急诊科负责人考虑到辅班医生常规工作量已经很大,还要负责去院外交接病人,在辅班医生忙碌时,他们自己主动去院外查看患者,确保患者能通过急诊绿色通道得到迅速处置。急诊科一位负责人说:“我虽没能赴前线支援,但我坚守后方,用心管理好急危重症病人,就是对前线老师们、战友们最大的支持!”
所有的努力都不会被辜负,在医院各部门支持指导下,急诊医护团队的“严防死守”的努力下,从大年初二至今,急诊科共接诊人次,零确诊病例,未发生医务人员感染事件。
由于疫情影响,大量危重病人留在了急诊。而尽最大努力使这些危重症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也是抗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重大。面对工作量的繁重,人员的紧张,必须还要保证医疗安全和科室正常运转,急诊科核心小组经过慎重讨论决定,从正月初二开始停止延长春节假期全员正常上岗。但急诊人明显感觉到身上的担子异常沉重,甚至有些喘不过气来。
年前不慎摔伤至左下肢骨折的急诊护士孙莹,本可以在家休假,但主动要求提前上岗,她说“看到其他同事都在忙里忙外,她想到一线工作,帮助同事们减轻工作压力”。
从大年初二开始,西安急救中心疫情转运队抽调急诊科男护士(刘洋金)负责转运确诊及疑似患者。刘洋金同志没有一声怨言、主动奔赴前线,看着他满腔热血,孙洪护士长既骄傲又心疼。“他也是爸爸、丈夫、儿子、孙子,他们也有自己的家啊!”但孙洪护士长心中明白,在发出希波克拉底誓言那天起,就已经做好献身医学事业的准备。在急救中心负责转运患者隔离期间,刘洋金的爷爷离世,刘洋金同志都没能送爷爷最后一程。
中间为刘洋金同志
在记述医护人员们的勇敢与担当的过程中,小编一直觉得在临床科室中急诊科可能不是最“高精尖”的科室,但一定是最能见证人情冷暖的科室,一定是复杂环境中最有战斗力的科室,疫情中的急诊,正是这群可爱的人以一种“召必回,战必胜”的精神风貌与我们并肩同行,互相鼓舞,让我们见证真情与坚守!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ggmzc.com/zcmbjc/990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