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北京下了不少雪,只是由于疫情的原因,每次不能出门愉快地玩耍。年前初雪那天拍过一张雪中的小红果,那是金银忍冬的果实。其实在南方,比如我的家乡湖北武汉,冬天有更好看的南天竹,也是与白雪搭配更佳。明代人已经发现了这样的美景,王世懋(-)《学圃余疏》:“天竹累累朱实,扶摇绿叶上,雪中视之尤佳,人所在种之。”[1]
明清文人将南天竹画在了画里,与水仙、腊梅一道成为岁朝清供图的主角,汪曾祺《岁朝清供》说:“画里画的、实际生活里供的,无非是这几样:天竺果、腊梅花、水仙。……水仙、腊梅、天竺,是取其颜色鲜丽。隆冬风厉,百卉凋残,晴窗坐对,眼目增明,是岁朝乐事。”这里的“天竺”就是南天竹。多雪的年,一起来认识下这种美丽的植物。
1.天竹还是天竺
南天竹(Nandinadomestica)是小檗科南天竹属常绿灌木。这是一种优良的观赏植物。其幼枝常为红色,叶互生,三回羽状复叶,叶片形状与楝叶相似,冬天部分树叶会变成红色。
红叶之外,红彤彤的果实是最大的看点。由于南天竹的花序是长达20-35厘米的圆锥花序,因此果实成熟时,鲜红色的小红果就像麦穗一样缀满枝头,原本直立的花序被压弯了腰,非常漂亮。
汪曾祺是很喜欢南天竹的。他家园西墙角曾种有一棵,“不知道为什么总是长不大,细弱伶仃,结果也少。我不忍心多折,只是剪两三穗,插进胆瓶,为腊梅增色而已。”而安徽黟县古民居里的南天竹却长得很好:
在安徽黟县参观古民居,几乎家家都有两三丛天竺。有一家有一棵天竺,结了那么多果子,简直是岂有此理!而且颜色是正红——一般天竺果都偏一点紫。我驻足看了半天,已经走出门了,又回去看了一会。大概黟县土壤气候特宜天竺。[2]
原来颜色正红的天竺果是最好的,看把汪老羡慕得:“驻足看了半天,已经走出门了,又回去看了一会。”
↑摄于浙江大学之江校区
上中学时,我在南方的校园里见过这种植物,只是如今才知道它有个这么好听的名字——南天竹。南天竹又叫南天竺、蓝田竹,省作天竺、天竹。这些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元代画家李衎(-)《竹谱》卷十“有名而非竹品”中载有“蓝田竹”:
蓝田竹,在处有之,人家喜栽花圃中。木身上生小枝,叶叶相对,而颇类竹。春花穗生,色白微红,结子如豌豆,正碧色,至冬色渐变如红豆颗,圆正可爱,腊后始凋。世传以为子碧如玉,取“蓝田种玉”之义,故名。或云,此本是南天竺国来,目为南天竺,人讹为蓝田竹。人取此木置鸟笼中作架,最宜禽鸟。本草注谓之青精。[3]
从李衎的描述来看,蓝田竹与南天竹形态相符。相传由于果子碧绿似玉(成熟之前),故取“蓝田种玉”之义。还有一种说法是,此木来自南天竺国。“天竺”即印度,南天竺国即今印度南部地区。[4]
↑《本草图谱》中的南天竹之一
据《中国植物志》,南天竹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诸省份,日本亦有。印度是否有分布,尚不知。古籍中暂未见该物种传入我国的相关记载。南朝梁程詧(生卒年不详)曾作《天竹赋》,序中也提到此物又名“东天竺”:
中大同二年秋,河东柳恽为秘书监,詧以散骑为之贰。仇校之暇,情甚相狎。监署西庑,有异草数本,绿茎疏节,叶膏如剪,朱实离离,炳如渥丹。”恽为詧言:“《西真书》号此为东天竺……”[5]
从上文描述来看,此“天竹”与南天竹形态甚相符。为何名为“东天竺”,作者未作解释,只是转述了《西真书》中的一则传说:
其说曰:“轩辕帝铸鼎南湖,百神受职。东海少君以是为献,且白帝云:‘女娲以炼石补天,试以拂水,水为中断;试以御风,风为之息。金石水火,洞达无阂。’帝异焉,命植之蓬壶之圃。此其遗状也,然不复如向时之验矣。”
此则传说只是说明该植物曾参与女娲补天,能断水息风,神通广大,丝毫未提及“天竺”何以得名,与印度也没任何关系。
↑摄于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
另外,据《梁书卷二十一·列传第十五》,“柳恽,字文畅,河东解人也。少有志行。好学,善尺牍。”历任吴兴太守、散骑常侍、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秘书监、左军将军,南朝梁天监十六年()卒,时年53岁。而上则文献中,“中大同”是梁武帝萧衍的第六个年号,共计两年(-),“中大同二年”即年,彼时柳恽已身故30年。时间上前后矛盾,故此则文献的真实性存疑。
因此,“南天竹”的别名“南天竺”是否与印度有关,尚待考证。但可以确定的是,其名中有“竹”,乃是因其外形似竹,所谓“木身上生小枝,叶叶相对”,“南天竹以其节似竹,故亦谓之竹”[6]。
↑《本草图谱》中的南天竹之二
所以,名中有“竹”,又生于南方,故而“南天竹”更可能是其本名。清代集大成植物学著作《植物名实图考》即以“南天竹”作为条目名,《中国植物志》从之。
而“蓝田竹”、“南天竺”可能都是由于语音与“南天竹”相同讹化而来。此外,明人王象晋(-)《群芳谱》称之为“阑天竹”,晚清著名词人薛时雨(-)有词《一萼红·旧宅中阑天竹独存,作此赏之》,亦称之为“阑天竹”。薛时雨是安徽全椒人,全椒位于安徽东部,长江西北,介于合肥与南京之间,这一地区说江淮方言的大多n、l部分,因此,“阑天竹”恐怕也是“南天竹”之讹。
2.南天竹的品格
南天竹如今在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但是见诸于史籍的时间稍晚。宋代《梦溪笔谈》是较早记载南天竹的文献,但是沈括(-)将南天竹与杜鹃花科植物南烛(Vacciniumbracteatum)相混淆,称之为“南天烛”:
南烛草木,传记、《本草》所说多端,今人少识者,为其作青精饭色黑,乃误用乌臼为之,全非也。此木类也,又似草类,故谓之南烛草木。今人所谓南天烛者是也。南人多植于庭槛之间,茎如蒴藋,有节,高三四尺,庐山有盈丈者,叶微似楝而小,至秋则实赤如丹,南方至多。[7]
明代植物类书《群芳谱》有详细的记载:
干生,年久有高至丈余者。糯者矮而多子,粳者高而不子。叶如竹,小锐,有刻缺,梅雨中开碎白花。结实枝头,赤红如珊瑚成穗,一穗数十子,红鲜可爱。且耐霜雪,经久不脱。植之庭中,又能辟火,性好阴而恶湿,栽贵得其地,秋后髡其干,留孤根,俟春逐长条肄而结子,则身低矮,子蕃衍,可作盆景,供书舍清玩。浇用冷茶,或臭酒糟水,或退鸡鹅翎水最妙,壅以鞋底泥则盛。
↑摄于日本京都
此则文献不仅描述了南天竹的形态,而且提到南天竹作为盆景及其养护方法。由于这种植物“耐霜雪,经久不脱”,故而适合于“书舍清玩”,也就是所谓的文人清供。
清代词人薛时雨的《一萼红》,着重歌颂了这种植物“耐冰霜”的气节:
古墙东,见一枝濯濯,摇落不随风。佛国因缘,山家点缀,园林雪后殷红。曾经过、画栏培植,挺孤芳、留待主人翁。艳夺朱樱,珍逾绛蜡,色亚青松。
多少名园别馆,叹沧桑过眼,人去梁空。七尺珊瑚,千林锦绣,繁华都付狂蜂。最难得、丹成粒粒,耐冰霜、节与此君同。一任蓬蒿没径,黄月濛濛。
南天竹的小红果凌霜而不凋,可与“岁寒三友”松竹梅比肩[8],这就是它受到文人墨客喜爱的原因所在。近代以来,南天竹频繁出现于“岁朝清供图”中,不少花鸟名家都曾画过南天竹。
↑吴昌硕《天竹水仙图》
汪曾祺这样总结:“任伯年画天竹,果极繁密。齐白石画天竹,果较疏,粒大,而色近朱红,叶亦不作羽状。”[9]齐白石的老师、近代花鸟画大师吴昌硕画过很多天竹,他笔下的天竹精神抖擞、气势浑穆,其中的一幅《天竹图》题诗如下,最后一句准确道出南天竹的品格:
磐石结孤根,翠叶光薿薿。
错落珊瑚珠,铁网出海底。
渭川种千亩,嘉名岂虚拟。
岁寒不改色,可以比君子。
古代关于南天竹的诗词并不多。宋人陈著(-)《丹山酒边》:“衰老受晴光,相携到上方。意浓忘酒薄,话美夺尘忙。天竹静逾媚,溪梅初有香。危时正多事,半日太平乡。”宋代杨巽斋(生卒年不详)《南天竺》:“花发朱明雨后天,结成红颗更轻圆。人间热恼谁医得,止要清香净业缘。”这两首宋代诗歌,都未如明清及近代文人那样明确提及南天竹的品格。可见,历史上南天竹的受欢迎,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
↑秋冬季南天竹红叶
回过头来,我还没有认真看过家乡的南天竹。春光一天一天临近,疫情的阴霾一日一日消散。待春暖花开,到时候要看的可不只是南天竹,还有东湖的腊梅和梨花,珞珈山的樱花,以及家中山脚下的山茶……
[1]转引自(清)汪灏等著:《广群芳谱》,上海书店,年,第页。
[2]《人间草木》,第80页。
[3](元)李衎:《竹谱》,四库全书本,卷十。《植物名实图考》卷二十六引李衎《竹谱》,“目为南天竺,人讹为蓝田竹”,作“自为南天竺,人讹为蓝天竺”。见(清)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中华书局,年,第页。李衎,字仲宾,号息斋道人,蓟丘(今北京)人。皇庆元年()为吏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后赠翰林学士承旨,追封蓟国公,谥文简。擅画古木竹石,所著《竹谱》共十卷,分为《竹谱详录》、《墨竹谱》、《竹态谱》、《竹品谱》(含异形品、异色品、神异品、似是而非竹品、有名而非竹品)。
[4](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印》卷二《印度总述》:“详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毒,或曰天竺,今从正音,宜云印度。”
[5]《广群芳谱》,第页。
[6]《植物名实图考》,第页。
[7]胡道静等译注:《梦溪笔谈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年,第页。
[8]“岁寒三友”指松、竹、梅。(宋)林景熙(—)《王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
[9]《人间草木》,第81页
作者简介:江汉汤汤,企业职员/中国美术馆志愿者讲解员/自由撰稿人,个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ggmzc.com/zcmbjc/990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