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篇
提问
Qustions
解答
Answers
Q
06.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与普通感冒、流感和“非典”有什么不同?
这四类疾病均属于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症状有相似之处,但导致疾病的病原体不同,治疗方法和预后也有所不同。普通感冒,多由病毒感染所致,少数由细菌或支原体引起,全年均可发病。主要症状为鼻塞、打喷嚏和流鼻涕等,儿童和部分成年患者会出现发热。总体而言,普通感冒的上呼吸道症状重但全身症状轻,一般经过5~7天会自愈。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流感常以流行形式出现,可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乙型流感病毒常引起局部暴发。丙型流感病毒主要以散在形式出现,一般不引起流行。人的一生可能会多次感染相同或不同型别的流感病毒。流感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急,全身症状重,头痛、乏力、食欲下降等症状明显。轻症病人的症状和普通感冒相似。“非典”,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新发传染病,具有传播快、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等特点。年在中国广东首次出现并引起流行。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症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有些患者症状较重,也有些是轻症病例,甚至是无症状感染者。年12月在湖北省武汉市首次出现并引起流行。该病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A
Q
07.什么是发热?
正常人在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下,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体温维持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当机体在致热原或各种原因作用下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导致产热过多和(或)散热减少,使体温升髙超正常范围,称为发热。引起发热的病因较多,临床上可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大类,前者多见。感染性发热是由于各种病原体感染人体所致,常见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感染性发热占发热原因的50%~60%。不论急性或慢性感染,局部或全身性感染,均可以出现发热。
A
Q
08.怎样判断是否发热?
临床上常用直肠、口腔和腋窝等部位的温度来代表体温。直肠温度正常值是36.9~37.9℃,口腔(舌下)温度正常值是36.7~37.7℃,腋窝温度正常值是36.0~37.4℃。在生理情况下,体温可随昼夜、年龄、性别等因素有所变化,但这种变化的幅度一般不超过1℃。可以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判断是否发热。注意测量前要避免剧烈运动、进食、喝冷水或热水。
A
Q
09.如何正确测量体温?
可以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常见的体温计有水银体温计、电子体温计和红外线体温计。使用水银体温计前,需将水银柱甩到35.5℃以下。测量腋窝温度较直肠和口腔方便,因而使用较多。测量腋温时,手拿住水银体温计尾部,将水银体温计顶住腋下的中央部位,不可接触到内衣物等,测量时间为5~10分钟。测量完成后,手拿住尾部取出体温计,使眼与体温计保持同一水平,然后慢慢转动体温计,从正面看到很粗的水银柱(中间红色线)即可读出相应的温度值。普通水银体温计的特点是测量值比较准确,但存在易碎和安全性问题。注意使用前后对体温计进行清洁消毒。电子体温计测量方法与水银体温计相似,具有读数方便、测量时间短、不含水银等优点。当然也有不足之处,如准确性受电子元件及电池供电状况等因素影响,不如水银体温计准确和稳定。红外线体温计通过红外线来测量体温,速度快、时间短,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接触式红外体温计常见的有耳温计,非接触式红外体温计常用的是额温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间进行可疑症状者体温筛查时,建议使用非接触式红外线体温计,不需接触人体皮肤,避免交叉感染。额温枪所测的额头温度属于体表温度,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检测几次可能会得到不同的数值,一般来讲,实测最大值即是所要的体温数值。
A
Q
10.我目前存在头痛、流鼻涕、咳嗽、咽痛等症状,会不会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
虽然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会存在咳嗽、咽痛等症状,但这些并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特异症状,其他呼吸道疾病(如普通感冒等)也会有类似症状。是否感染新型冠状病毒,需要经过临床检测(如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并结合流行病学史(如暴露史)综合判断。
A
未完待续
请持续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ggmzc.com/zcmbjc/988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