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和幼儿因为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如果突发39℃以上高烧,容易出现双眼上翻、紧咬牙关、全身痉挛、丧失意识的症状,医学上称之为“小儿发热惊厥”。孩子惊厥的原因是什么?在等待医生前来急救时,如何给孩子适当的急救处理,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本期为您特邀专家说说儿童发热以及发热惊厥的家庭医护。
发热惊厥是怎样发生的
一岁的毛毛(化名),有点发热,但是精神还不错,奶奶正抱着逗他玩。突然毛毛两眼上翻,牙关紧闭,全身抽搐。奶奶根据老经验掐人中,爸爸急呼,一家人吓得魂飞魄散。在医院急诊室,护士测了毛毛的体温是39.5℃,于是将毛毛安置在抢救床上,并及时喂服退热药,过了一会儿,毛毛体温降了下来。
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医院妇幼分院儿科陈筱青副主任医师说,通常认为体温升高超出1天中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视为发热。目前医学上大多将肛温≥38℃或腋温≥37.5℃定义为发热。对于0-3个月的婴儿正常直肠温度为(37.5±0.3)℃,对大龄儿童而言,正常直肠温度为37.5℃。按体温高低可将发热分为4类:≤38℃为低热;38.1℃~39℃为中度发热;39.1℃~41℃为高热;>41℃为超高热。
小儿的正常体温可以因气温、年龄、饮食、哭闹以及衣被的厚薄等因素有一定范围的波动。因此体温稍有升高,并不一定有病理意义。在小儿确实体温升高时,要注意观察患儿的神态和举止,而不要单纯依赖体温计。机体抵抗力低下的孩子,即使患有严重疾病,也很可能不发热。
热性惊厥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是惊厥最常见的原因,患病率为3%~5%,多发生在生后3个月~5岁。根据年美国儿科学会标准,热性惊厥为发热状态下(肛温≥38.5℃,腋温≥38℃)出现的惊厥发作,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证据及导致惊厥的其他原因,既往也没有无热惊厥病史。惊厥发生于发热初期或体温快速上升期,并且需要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以及引发惊厥的任何其他急性病,既往也没有无热发作史。热性惊厥往往发生在体温上升最快的时候,往往在发热出现后24小时之内,如发热≥3天才出现惊厥发作,注意应寻找其他导致惊厥发作的原因。既往所谓高热惊厥是不准确的称谓,国际上诊断热性惊厥并没有发热程度的要求。不过,热性惊厥往往发生在体温上升最快时,还有发热出现后24小时之内。每次热性惊厥后家长朋友都应该及时带孩子就医,让医生检查判断是否能够诊断热性惊厥,排除其他严重疾病的可能性。
要注意儿童体温变化
儿童测体温有哪些方法
陈筱青副主任医师介绍,儿童体温测量可通过不同部位、应用不同温度计进行测量。体温测量部位有:口腔、直肠、腋下、额部和耳道。体温测量仪器有:玻璃水银体温计、电子体温计、红外线电子耳道体温计、红外线测温仪和化学标点(相变)测温额贴。玻璃水银体温计为传统的测量体温工具,但因其易断裂并发生水银泄漏,现已不主张应用于婴幼儿;电子体温计具有测体温准确和快速的优点,逐渐取代玻璃水银体温计用于儿童测量体温;红外线测温仪应用越来越频繁,检测体内血管红外辐射估测体内中心温度,通过鼓膜和头皮颞动脉测温,测温快速,但价格较为昂贵;红外线电子耳道体温计测量体温偏差较大;化学标点(相变)测温是通过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来判断体温变化,制作成额贴,有化学标点(相变)测温塑料胶棒,可反复使用。
家长如何给儿童选择体温计
陈筱青说,低于5岁儿童采用玻璃水银体温计口腔测温可因位置不正、测量不准、温度计被咬断和疼痛,而致测温困难。口腔测温适用于大龄儿童和成人,结果准确;直肠测温适用于婴幼儿,结果准确,但患儿较难接受,且安全性不佳。因此不推荐0~5岁儿童通过口腔或直肠测温。电子体温计是替代水银体温计最理想的工具之一。化学标点(相变)额部测温适用于所有患儿,快速易操作,但结果欠准确。研究提示:对各年龄段患儿而言,红外线测温仪准确性、一致性和敏感度较差。测温时间长短对测得的体温也有影响。因此,在测量时需让患儿保持安静,将腋窝的汗擦干,测量时间为5分钟,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腋温、耳温和额温准确度不如口温和肛温。儿童测量肛温、腋温时,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测量温度差异小;电子体温计测得儿童腋温与水银体温计测得儿童肛温低约0.2℃,电子体温计测得儿童口温比水银体温计测得儿童肛温低约0.5℃。
体温测量建议
1、新生儿测体温应采用腋下电子体温计测体温。
2、1个月至5岁儿童可采用腋下电子测温计或红外线测温仪测温。
3、不建议采用化学标点(相变)测温(额贴)方法。
4、口腔、直肠采用电子测温计测体温最为经济有效。
如何观察发热儿童
陈筱青说,不同年龄段引起发热的疾病有着各自的特点。三个月以下婴儿发热或体温波动同年长婴儿相比,其发生严重细菌感染风险相对较高。这些小婴儿通常仅仅表现为发热或喂养困难,而没有特异症状。该年龄组引起发热的原因大多数为常见各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
孩子如出现以下几方面的状况,常提示患不同疾病的可能:如患儿出现发热或体温不升、纳差、反应弱等常提示存在菌血症的可能;孩子表现为发热、排尿时哭闹及尿道口红时应注意尿路感染;肺炎在婴儿中较为常见,多由于接触感冒病人或受凉,可出现发热、咳嗽、吐沫、呛奶等症状。此外,如果孩子在出现上述菌血症的表现外,同时出现抽搐、前囟饱满、眼神呆滞等症状则要考虑脑炎的可能。
上述不同疾病的表现需要家长注意观察,如出现相医院救治。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表现作出初步的判断。哭闹儿童的正常反应是父母安抚时哭闹可停止,而严重疾患的儿童不管如何安抚都无济于事。
发热越高病情就越严重吗?
1个月至3岁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不能完全凭体温高低预测疾病病因的严重程度。不能根据发热儿童应用退热解热镇痛药的反应判定感染的严重程度。也不能以发热持续时间预测预示疾病的严重程度。但当小于3个月的婴儿体温≥38℃或3—6个月的婴儿体温≥39℃可能为严重细菌感染。一个体温在38℃,精神萎靡的孩子和一个发热40℃,但仍然顽皮的孩子相比,前者更值得复方驱虫斑鸠菊丸治疗白癜风贵阳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ggmzc.com/zcmbjc/983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