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这个概念一点都不新了,实际上,据史料记载......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在讨论这个。近两年来因为消费电子火热,无线充电频繁充斥我们的眼球。只不过,每次和身边的人提起无线充电这回事儿,大家几乎一致觉得是「然并卵」。
「给手机用无线充电很鸡肋啊,要接个贴片,那不是跟连一根充电线差不多?」用三星GalaxyS6或Nexus6的人应该会看出这句话的破绽——这两款手机支持Qi标准,直接放上无线充电板就可以了,不用外接贴片。
在我们看来,无线充电技术应用不普及,除了适配机型不多之外,用户体验也是摆在眼前的一道坎。
「有线」和「无线」的体验对比
有线充电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充电方式,手机厂商们改进有线充电用户体验基本是两种方式:1.加快充电速度;2.充电接口不用分正反面(Lightning接口和USBType-C都是这种思路)。
没有正反之分的Lightning手机接口
在消费类无线充电市场有两种主要的充电原理,分别是磁感应(MagneticInduction,简称MI)和磁共振(MagneticResonant,简称MR)。其中MI的充电效率一般为70%~75%,MR的充电效率不到50%,因此目前市场上以MI的产品居多。在这个基础上,市场上有几个相互竞争的无线充电标准,目前占主导地位的是WPC的Qi无线充电标准,这种充电方式主要采用的是(紧密耦合线圈)磁感应技术。
无线充电让人垂涎的地方主要是「让充电更潇洒」,把手机往那儿一方,「噔」的一声,手机就开始充电。我们尝试用了市面上几款主流的无线充电器给iPhone充电。贴上贴片之后,这几款充电器基本都能在1小时时间内给手机充30%-40%的电量。(相对于有线充电两小时充满的速度,我认为这个速度还是可以接受的。)这些无线充电器的参数基本相同:5V/1A,75%的效率,8mm以内的充电距离,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尽可能提升了充电的速度。
无线充电之后,手机一般都会稍微发热,不同充电器的发热情况不同。有感科技的创始人王哲告诉我们,发热主要是能量转化问题——线圈传输的能量一部分转化成电能储存到手机电池中,一部分转化成热能散发到空气中,这也就是效率一般只有75%的原因。
无线充电器的造型可以做得很有趣,比如电蜗牛的产品,贴片用的是卡通图案,充电板用的是一个可以°旋转,带有磁吸功能的精致支架。另外,无线充电距离也是科技公司们正在解决的问题,最近媒体报道了乌克兰一家名为XE的创业公司,找到了一种直线距离最多5米的充电方式,不过为了加强接收,手机端需要戴上一个3mm厚的智能手机壳。
萌萌哒卡通贴片似乎是在转移人们对贴片不便之处的注意力......
而像高通这样的芯片巨头,研究的方向则是提供一种在多种模式下通用的无线充电方案,去年6月份,高通就推出了一种支持多种无线充电标准的芯片,无论你的智能手机是使用了A4WP、PMA还是WPC标准,这个芯片都能够对其进行无线充电。
无线充电应用场景的延伸
IHS在今年年中的一项消费者调查中说,在年,只有36%的消费者表示,他们已经听说过无线充电技术。不过,在过去12个月内,包括美国,英国和中国的消费者对无线充电技术的消费意识已增加了一倍,达到了76%。
IHS无线电源分析师VickyYussuff说,「此种增长意识背后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三星、苹果等中高阶产品制造商开始采用无线充电技术,以及公共部门对布建无线充电基础建设的认可度上升所致。」
三星S6是手机无线充电普及的重要助推器
年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可望超过1亿2,万台,主要的成长动能来自于三星GalaxyS6和S6edge的销售。除了三星两款手机之外,还有Lumia以上、Nexus4以上的机型,另外LG和HTC的旗舰机也基本支持Qi标准直充。据合作厂商消息,4月份即将发布的小米6手机,还有华为荣耀8,都将支持无线充电。最后就是不走寻常路的iPhone,也很可能在iPhone7上增加无线充电功能。
相信智能手机在年会全面拥抱无线充电技术。我们在跟无线厂商们聊的时候,也能感觉得到他们对这个巨大市场的兴奋。继手机之后,可穿戴设备(智能手表、智能手环)采用无线充电方案,也是早晚的事情了。
AppleWatch在最开始就采用了无线充电方案(虽然是紧贴式的)
不过,我们在跟有感科技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的产品还有另一个落脚点——汽车前装。有感科技创始人王哲跟我们透露说,北汽集团-年中四款车型、华晨汽车年中旬-年中旬的两款车型,都将配备他们的无线充电产品。
「国外的汽车厂商基本都会优先考虑本土的无线充电技术提供商,比如大众汽车会选择德国方案提供商大陆电子。我们选择跟国产汽车品牌合作,算是一种市场策略。」王哲坦诚说。
作为国内无线充电领域的后来者,有感科技在推出消费级产品之外,同步开展跟汽车公司的合作,确实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战略。
有感科技的消费级产品——InvisMate
像消费电子一样:更小、更薄
深圳还有一家很早开始做无线充电产品的公司,想把无线充电器当做标配做进手机包装盒里,这家公司和特斯拉汽车公司有一个很相似的名字:特斯拉无线设备公司(TeslaWirelessDeviceInc.,以下简称「特斯拉无线」)。
特斯拉无线是国内少数几家具有芯片级开发能力的无线产品公司,能够自主设计电路模型、散热模型等。他们已量产的产品EnergyPad的厚度只有2.2mm,温升可以控制在10°C,最高不超过15°C,而且下一代产品还会更薄。
特斯拉无线的技术总监邢益涛说,「我们在做最薄、最小的无线充电产品,同时又保障安全和效率。」做小的好处是,无线充电产品可以像手机配件一样,打包在手机包装盒中。「我们的品控和成控是按照KK级别的量产能力去设计的,走的是规模化的路线。」
特斯拉无线的主打产品——EnergyPadCookie
做薄还有另一个好处,就是内嵌在其他产品中。亿觅的能量刀锋移动电源的某个型号中,就内嵌了特斯拉无线的技术方案(这样,能量刀锋就变成一块真正意义上的可充电鼠标垫了)。
提高充电效率,做小、做薄,增加使用距离,这些都是无线充电的技术研究方向。当我们再也不用加多一块贴片,充电速度够快,可以任意姿势充电的无线充确实会比有线充电来得潇洒。我们暂且不去臆想远距离无线充电的事情,至少宜家内置了无线充电板的桌子已经让我们的桌面优雅了很多。
无线充电的普及重点还是看手机巨头的推动。三星已经做得很到位了,希望苹果也早点表示吧!
赞赏
长按北京治疗白癜风较好医院白癜风的问题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ggmzc.com/zcmbwh/984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