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
护理比降温
更重要
一、发烧只是生病表现出的症状
很多爸妈总想把发烧孩子的体温降到正常,理由是体温正常了病就好了。那为什么我们把体温降到正常后,过一阵还会再烧起来呢?事实和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样。
发烧是一种症状,症状这东西,在普通人和医生的眼里,可能是两码事儿。在普通人眼里,可能症状就等同于疾病了。看病就等于看症状,症状消失了就说明治好病了。比方说我发烧了,那么发烧就是一种病,温度高低反映了“疾病”的严重程度,“病因”可能是什么地方发炎了之类的。医院“看病”,要治疗的就是发烧的病,如果经过医生的处理退烧了,那么我就认为病治好了,没有退烧就说明病还没好。这是普通人眼里的症状。医生眼里的症状则是另外一回事儿,它只是疾病的一个外在表现而已。如果疾病是杀人凶手的话,那么症状就是案发现场,医生就是那个要去调查凶手的侦探,他要从案发现场的蛛丝马迹中寻找线索,经过综合分析之后,找出案件背后的真凶。
因为发烧根本不是病只是生病的一个症状和过程,比如感冒、脑炎、急性肠炎、脑炎、肺炎、尿道炎等,发烧是这些疾病引起的不会治疗疾病,烧是不会退的!
透过发烧看本质
38.5℃以下的发烧
WHO(世界卫生组织)为什么把退烧药使用标准定在腋温38.5℃以上?这是因为在38.5℃以下,这个温度比正常略高的对人体没有什么伤害,机体是完全可以耐受的。如果此时吃药,只有弊没有利,如果38.5°C以上也请不要滥用输液治疗,对症适宜才是最好的治疗。
1)非感染性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原因就多种多样了,无菌性组织损伤及坏死产物性发热、生物制剂或药物反应引起的发热、广泛性皮炎、先天性汗腺缺乏症、鱼鳞癣或包盖过严(多见于小婴儿)所致的散热障碍及大量失血、失水引起脱水热等、中暑、食积以及婴儿体位中枢调节功能失常、致热类固醇性发热等
2)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
感染性发热,有各种病原体(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杆菌、真菌、寄生虫等)侵入机体所引起的感染,不论是急性还是慢性、局限性或全身性,均可出现发热。其发病机制是由于病原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或其毒素作用于白细胞而产生并释放内源性致热源(endogenouspyrogen),其分子质量小,可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从而引起发热。
发热就是人体失衡时震荡过程的一种调节反应,也可以理解成一种预警信号。比如积食引起发烧,就提醒我们不能再吃了。如果非要人为退热,就会阻断这个自然的调节过程,你说是好还是不好呢?
3)物理降温扮演着什么角色?
38.5℃以下不能用退烧药,这个原则大家基本都知道。所以此时,冷温水擦浴之类的降温方法就成了很多人的法宝。
发热过程是人体的控温中枢受刺激升高了温度,才进而引起体温的升高。如果只用冷温水等物理降温方法降低体表温度,不但对治疗无益,反而增加了孩子的体能消耗,减少他与敌人作战的能力。
38.5℃以上的发热
我们首先要了解一点,单从温度而言,保守讲40℃以下基本不用担心会烧坏孩子。所谓“发烧留下后遗症、发烧烧坏了脑子”“发烧烧成肺炎”等说法是错怪“发烧”了。因为那个结果是引起发烧的疾病导致的。
例如脑炎可引起“后遗症”,高烧只是脑炎的症状,并不是高烧烧坏了脑子。肺炎也是如此。那么38.5℃以上的发热怎么对待呢?
1)38.5℃以上发烧的退热目标
因为38.5℃以上会对人体的一些细胞代谢和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可以适当降温。但是降温目标不是36.5℃,而是不超过38.5℃。理由在前面已经阐述过了。这种控制方法,即保证了孩子的安全,又能维持最佳的战斗状态。
可以采用退烧西药、中药或小儿推拿等中医方法退烧。西药退烧大家都比较熟悉,在此就不赘述了,只是提一句,常用的退烧西药有两类,一类是布洛芬,比如美林;一类是对乙酰氨基酚,比如泰诺林。这两种药间隔4小时以上,交替使用,副作用会小些。但是一定控制好量,降到38.5℃以下足矣。药量小伤害也小,当然能不用最好不用。
若担心西药的副作用,可到春播网点进行“中药贴敷治疗”,通过药贴和药液分子通过皮肤对穴位或患处渗透给药方法,可以规避直接使用对孩子内脏的损害,中药成分即安全又无副作用,药贴直接接触患处或关键穴位贴敷好得快还不浪费时间。
不是超过38.5℃以上一定要降温,具体还要看孩子的状态。
2)对于发烧但状态比较好的孩子
很多孩子都烧到39℃多了,还能吃能玩,此时说明孩子机体对目前温度耐受较好,这个温度对孩子没有伤害,可以不进行退烧处理,让身体自己完成这个平衡过程。一方面是孩子免疫系统接受刺激的自我完善过程,另一方面也少受药物的伤害。个人经验,只要孩子状态稳定,退烧不要过于积极,普通的发热烧不坏孩子。
3)对于曾经有惊厥史的孩子
高热惊厥多出现在6个月到4岁的孩子,6岁以后就十分罕见了。这与小孩子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这些孩子对突然升高的温度不耐受,引起惊厥抽搐。
这种情况多数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家长也不必太过紧张。但是如果反复持续存在,脑部会因乏氧而引起损伤。所以,有惊厥史的孩子,要尽量将温度控制在38.5℃以下,个别孩子有更低的温度值,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降温标准。
也许有家长会问,不用退烧,难道孩子生病就干等着,什么都不用做吗?对于只会退烧的人来讲,不做总比做错好!不是不做,是做我们该做的!
更重要的事
前面讲过,发烧只是症状,而疾病才是发烧的根源。所以,比退烧更重要的事就是对症治疗,此外还有正确的护理。为此我们因该做些什么呢?
一、找出病因
病因一般是我们上面讲过的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两种。
1)感染性发热
关于感染基本常识,就是我们要分清细菌和病毒,常用的检测工具是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如果是细菌感染,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轻度感染通过推拿加食疗,配合适当护理也可治疗。感染控制住了,体温自然就下来了。所以寻找病因比退烧更重要。
如果是病毒感染,西医没什么好办法。中药和小儿推拿更适合。典型病毒感染的发病规律:温度都在39℃甚至40℃以上。
通常会烧上3天左右,疾病就自然好转,所以高烧不可怕,不要紧张。中间即便使用退烧药,效果也一般,或者是退下来一会又烧上去;或者是根本就不退。尽管体温很高,但孩子状态一般比较好,只要不乱用西药和清热解毒药,孩子吃东西一般不受影响。
牢记疾病规律,做好基础护理,安心守候着孩子走完整个发烧过程,孩子的免疫力和意志力在锻炼中成长。保存体力病后才能迅速恢复。盲目干预,妄图阻断疾病发展规律,受伤害的只能是孩子。孩子往往不是被病伤的,而是被家长们错误的爱,错误的治疗弄伤的。关键是家长们要放得下!
2)非感染性发热
生活中常见的非感染性发热有:积食、惊吓、中暑、便秘等,。所以出现发烧,别总想着退烧,仔细查查有没有上面这些原因。如果有,积食化积,惊吓镇惊,中暑去暑,便秘通便,发热自退。这统统都是小儿推拿的最佳适应症。大家可以尝试给孩子做一下哦!
二、细心护理宝宝,千万保护好宝宝的脾胃
1)补充足够的水份,保持轻松愉悦的环境(这是给孩子最大的支持),清淡饮食(切不可大鱼大肉,鸡蛋也暂时不吃,婴儿奶粉也要冲稀,饮食不合理可直接导致病情加重),多休息,不能疲劳。
2)不乱用药就是对脾胃最好的保护。用中药一定在有经验的中医指导下使用,因为寒凉药最容易伤脾胃。不管什么治疗方法,让孩子吃不下饭了,都是下策,因为,后续的恢复将会很慢。甚至还没等恢复好,下一次又来了。
3)护理比降温更重要。因为我们看到太多父母给孩子造成的不该有的伤害。希望上面的文字可以帮助家长从容面对孩子发烧问题,做好该做的事。少一点犯错,少一点伤害。相信非药物疗法的朋友,请坚持平时点滴的积累,关键时刻才会游刃有余。
如果孩子出现高烧不退,或症状较重的情况还请尽快就医。
可选择附近春播行动网点就医,使用“中药贴敷透皮疗法”孩子不打针、少吃药,疗效好!无风险、无痛苦、无副作用!
赞赏
长按治疗白癜风最好的药膏北京白癜风专业治疗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ggmzc.com/zcmbhl/983831.html